女儿与同学一块去北京游玩,昨晚到家已是零点,我早已睡熟,迷糊着起身,只听女儿高喊:妈妈,我给你带了……没听清具体带了什么,意会应该是好吃的。女儿每去一个地方总会带回家所谓的当地特产。我倒头仍旧睡了。
早上弄早点,先生说,女儿昨晚带回来一袋馒头类的点心,热一下吃了吧。昨晚是先生去高铁站接的女儿。我找遍冰箱,才发现一个不显眼的袋子,袋子上写着“味道”两字,里面几个早已冻成疙瘩的面团。我拿了几个在锅上蒸了。
估摸着面团热了时,打开锅盖一看,锅中惨不忍睹。原本是几个圆的、长圆形的,还有豆角包模样的糕点,估计还是挺有型的,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拨涉,本已风尘仆仆,鬓乱钗横,再经过冷冻再解冻,这会个个咧着嘴,龇着牙,没有一个糕点是完整的,馅掉在蒸架上,散乱不堪。用筷子把糕点夹到盘里时,全都散了。想着这么不远几千里到我跟前的美食,怎么着也有其特殊所在。吃一口,忍不住吐槽,不就是一个豆沙包嘛。面团包了甜的馅,虽然有些核桃肉、桂圆类,但仍然是甜的口味。并不喜欢吃甜食,尤其不喜面粉类做的糕点。这糕点还结结实实的,口感太差。先生更是尝了一口索性重新下饺子吃了,说,这也能吃。当然也只能在背后嘀咕,女儿面前可不敢说。怎么也不能驳了她几千里路带回来的这份心意。
风景总是在远处,美食似乎也是。女儿临出门时,还给同学带了一碗本地的绿豆汤。同学是外地的,两人相约各自从家出发,在北京碰头。因是早上五点出门,女儿隔夜便叫了外卖绿豆汤放冰箱里,一早提着出门。然后坐汽车,转高铁,到了北京又换汽车,下午一点左右到达预订的酒店。这碗绿豆汤不仅隔夜,还历时八个多小时的颠簸,最后到达同学口中。我微信上问,这绿豆汤还能喝吗?女儿答,挺好喝的。这应该是她同学答的。
外卖的绿豆汤是干湿分离的装法,材料装一盒子,薄荷水密封装一个塑料杯,要喝时两者融合。这碗奔袭几千公里的江南小镇的绿豆汤到达同学手中时,我能想象得来是什么模样。盒中原本莹润光泽的糯米饭干巴巴了,芋圆都粘一块了,绿豆缺了水分,本来凉凉的水有些热乎了。水倒入盒中,半天才能把料化开。同学必定一边喝一边说,好喝。试问哪个会对着此刻情景情商低至下限呢。
早上,本着不浪费的精神吃了几口北京带回来的美食,到后来实在难以下咽,最后剩一大半还是扔了。这美食不是冠名就可以的,还是要嘴巴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