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午第四节的课,我问了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说能做出来,然后我又问,谁能给同学们说一下如何来做?结果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我知道其实这个题不至一两个同学能做出来,有很多能做出来的同学却不敢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了学生的极其不自信。跟一个学生聊起来,他说同学们怕回答不好,太尴尬。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想跟我们对待提问的态度有关系,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表现欲望,但是随着长大,很多孩子的表现欲望却消失了,是不是因为表现没有得到及时恰当地反馈?
很多人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没有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表现自尊,给予孩子更多地是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回答问题是一个不安全的事情,为了自己的安全感,他们再也不敢站起来了。一个孩子不敢站起来,又一个孩子不敢站起来,慢慢地就没有人再站起来了。孩子是失去了对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再就是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也会慢慢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能及时给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掌声、一个点赞,也许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如何让学生永远保持积极回答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让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的学生重新积极回答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今天,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知道如何提出好问题,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是最重要的智力工具。
我觉得:知道如何保持并不断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在如今内卷如何严重的时代是老师最重要的法宝,是学生真正成长的最好途径。
任何一个人的学习,都是从自我开始,外力只是一个诱因。一个连问题都不敢回答的人,他对世界的探索永远是受限的,从而会失去更多成长的机会。
要让孩子们成长,得先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