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用亚马逊阅读器——kindle读了一本类似于心灵鸡汤的职场指南书,书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作者赵晓琉,一个财务人、会计培训师兼作家,她写作的重点是职场。近来,感觉自己在工作里积蓄了很多负面情绪,便想着借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让自己转换思考方式,派遣积聚在心里的负面情绪。过多的负面情绪积聚在肚子里,会降低幸福感。
书中的内容,我觉得鼓励性的词句多,实际指导方法比较少,偏向鸡汤文。书由34篇文章组成,大概有30%的内容是我喜欢的。这本书我大部分是利用上班中午休息的时间看的,吃完饭站着消化的十几分钟内,每天翻翻也就翻完了。认真看的内容大概只有60%左右,或许说我只是挑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了,其他的刷过去了。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看到这个题目我沉思了一会儿,或者说我反思了自己一番: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喜欢文字的,喜欢阅读,也偶尔动手写写。若是以前我还能很有自信地说自己喜欢写作,但是自从停止写作后,感觉自己脑子里一部分在逐渐瘫痪,尤其工作中有些杂事扰得自己不能心平静气地坐在电脑面前,所以关于喜欢写作这点我也不能肯定。最近越发觉得迷茫,便想把自己以前喜欢过的东西捡起来,通过文字或许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出口。工作的这三年,我花了一些时间在日语学习上,但是我发现自己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学习语言就是考等级证书。因为这种想法,我并没有从语言学习上体会到很大的乐趣,成果也很有限。
另外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几乎都是闭门造车,很少和人交流,而语言最终的目的便是和人交流,因此收效甚微。作者在书中说的一点我很赞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但同时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闭门造车只有死路一条。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跟着有成果的人请教现成的经验,就算付出一定的代价也绝对物超所值。作为个体而言,如果你想在一个领域获得比较迅速的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这个领域里最成功的人士,一旦找到就想尽办法接近对方。如果能得到高人的指点,能省去自己大量的摸索时间,能学到很多让我们收益终生的方法。”
另外我觉得学习也要讲究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当输入和输出不平衡时,所谓的学习也只会造就畸形儿而已。我们都知道,通过输出给人带来的成就感可以激起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劲头,或许原本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的东西,因为成就感带来的喜悦促使其成为自己的最爱,从而自己乐意花精力和时间在这件事上。一味地输入,没有输出,只会让自己心生厌恶。而没有输入的输出,只是一席空话。
书中针对喜欢的事,作者提到了“沉浸感”,她说判断你是否真心喜欢一件事,看自己平时愿意在哪里多花时间,且自己沉浸在这件事里,乐此不疲。我觉得这种判断方式很实用,如果我们能不顾一切地投入在一件事情上,那无疑自己一定是喜欢这件事的,否则说不过去,也不会舍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件事上。也因为喜欢这件事,所以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学习。
然而通过和身边人很多沟通,了解到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更别说通过自己的喜欢给自己带来喜悦和成就感,即使想学习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我自己也一样,不知道自己真心喜欢什么。因为很多原本以为自己喜欢的事,有时候遇到点挫折后便无法坚持,或者一蹶不振,从此不再触碰。慢慢地从喜欢甚至变成了一种心里的负担。因而我想改变这种情况,想让自己曾经的爱好,从新成为自己黑夜中的北极星,指引自己走出此刻不知所措,迷惘、困惑的境况。
为此我给自己订了一个阅读、写作计划。因为很多时候脑袋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所以每周至少翻看一本书,阅读过的书要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写双语读书博客,通过博客和一些有相同爱好的人交流。另外通过朗读学习日语和英语,利用荔枝FM将朗读的东西录成音频和一些人交流,通过平台认识一些十分牛逼的朗读者,通过聆听他们的声音,改进自己的朗读方式、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
我还没有明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但试图通过以上方式打造自己的喜欢,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