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就会想有朋友看到会说,爱自己?太自私了吧?
这个话题从一个心理团辅的游戏开始。
很多时候,在做个人成长的心理团辅时,我都会跟小组的成员们玩一个游戏:给你十秒钟时间,写下你最爱的五个人的名字。
看到这里,你不妨停下来也写一写,时间只有十秒钟。
接下来,我会跟大家确认,写好了吗?你确认就这五位吗?还有要调整的吗?
再下来我的问题是:看看这五个人中,有自己吗?
这个时候基本不出意外,百分百的人会愕然:没有自己!而且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说,从来没有想过爱自己。事实上,我在我的督导老师给我们做督导时做这个游戏,我的答案中也没有自己。
从来没有想过爱自己!
我们连爱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何谈爱别人呢?现在我们是不是要认真想想,我们是爱我们爱的人吗?还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呢?
我们说我们爱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的爱让孩子无处可逃。让孩子无法呼吸。于是,我们看到孩子的叛逆,看到孩子的逃离,忍受着孩子对我们咆哮或者冷漠……
我们说我们爱父母,给父母钱,给父母买各种用得着用不着的东西,我们想过父母真的需要什么?我们有用心做好陪伴吗?我们能静下心来陪父母说说话,耐心倾听他们的回忆吗?
我们用认真想过自己的老公为什么要出去喝酒而不在家里陪我们?为什么老公开始疏于各种纪念日,更疏于礼物?而我们常常为礼物生闷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不爱我了。
你想要花,他送你连衣裙;你想旅游,他请你吃大餐;你喜欢手表,他送你项链……你不说,他猜不到……爱,这么累,他不躲才怪。
在读书沙龙里,一位书友分享:两口子逛街,妻看上一件大衣,试了,非常满意,看价签,吐舌。先生要买,妻阻止:太贵!遂离开回家。转天,先生独自去买回大衣送与妻,皆大欢喜。
有没有感受到满满的爱?大多数时候,作为妻都不会告诉自己先生自己想要什么,妻的理论是,他既然爱我就应该懂我,就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而先生猜两次猜不中,还引发家庭矛盾,他宁可躲得远远的,装作失忆的样子,然后……所以,如果在感情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辛苦与累,那不是真的爱啊!
爱,是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很多时候我们对爱的理解其实很狭隘。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我们给出去的是爱吗?
爱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满足的能量。是一种关照、照拂的能量。是一种觉知的能量。考量一下自己,有吗?有多少?
有朋友听到“爱自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们先来厘清什么是自私?狭义上的“自私”的概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广义上的自私:基于个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为及反应。
这也就是说,自私是一种自我中心、自我利益的实现。
那什么是爱自己呢?
个人理解,爱自己就是觉知自己当下的状态,明白自己的需求,可以自我满足的一种状态。
德芬老师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细品这句话,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就是要自我关照的过程,关照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情绪,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当负面情绪袭来,我们能够很好地安抚自己,寻求适当的方法释放这些不良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安然、平和,时不时感受喜悦,这就是爱自己。这里面没有利益,真的不是一顿美食,一件昂贵的衣服、首饰可以实现,而是深入自己的内心,去很好地觉知自己。
有没有觉得很难?仅德芬老师的那句话,就需要好好品,好好悟。不是吗?
爱自己都这么难,咱还有啥能力去说爱别人呢?
看看身边那些有大爱的人,他们可能并不富足,但是看他们的脸你会感受到他们强大的内心能量,所以,他们的脸上透出的是满足,是喜悦,是安然与平和。
其实,你也可以感受到这样的能量,试想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后,你是什么感受?是不是能量满满,人都变轻松了。让座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回报给我们自己的是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爱!
现在想想,你爱孩子吗?爱另一半吗?爱父母吗?你爱自己吗?
我们要修炼自己,我们要提升自己,我们最应该修的是爱自己的能力。把注意力从外面拉回来,认真反观自已,觉知自己每时每刻的状态,给自己不断的照拂,让自己平和、安然,能量满满,然后你才可以有能力爱身边人,爱这个世界。
所以,爱,从自己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