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握人生从学会说话开始

把握人生从学会说话开始

作者: 冰清一洁_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0-01-16 19:57 被阅读0次

          我们每天都要和别人沟通交流,对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有些时候对话就没有那么容易。比如:和孩子谈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他却当做耳旁风;想让朋友还钱,他则找各种借口推脱;自己的工作方案,却被领导当众推翻。

          这类似的情景产生的对话称之为“关键对话”。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关键对话,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关键对话》,就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应对好“关键对话”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分别是: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

        《关键对话》一经出版,就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大型企业的领导都对本书赞不绝口,在普通的读者群中,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从容地应对各种沟通难题,提升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巩固家庭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如下:

      一、  从“心”开始,确定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导致对话陷入麻烦的是别人。所以我们只要搞定麻烦制造者,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一昧的想让别人顺从自己,最终只会产生更多的误解与矛盾。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正的对话高手,在展开对话之前,会仔细思考:我想通过这次对话获得什么,也就是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动机。乍一听好像很简单,但要想在对话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容易。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父亲带两个女儿出去玩了一天,回到家后两人都迫不及待地想上厕所。

        由于房间里只有一个厕所,两姐妹开始为了谁先去的问题争论不休,谁都不肯让步。为了获得优先权,挖苦、讽刺逐渐出现在对话中,情况愈发糟糕。

          最终过了二十五分钟,两个孩子才相继从洗手间中出来。

          她们起初都觉得最想做的就是上厕所,但做法却完全相反。很显然,在对话时她们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动机。

          所以在谈话时,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多问问自己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一番反省之后,我们会发现最初不过想解决问题,后面却成了想证明自己的看法和看法更高明。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问问自己:我目标的实现,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目标的达成,对我们的关系有什么影响;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

          当我们明确动机之后,对话的目标才会更加清晰。

          二、注意观察,保证安全的对话氛围

            在关键对话的过程中,往往充满压迫感的,我们很难清醒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或是冷静思考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为了尽早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安全问题的信号,也就是时刻留心对话是否处于紧张氛围中。

          安全的对话氛围为什么重要?

          作者认为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氛围中,我们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想法。我们看一场喜剧,很少人会勃然大怒,因为其氛围是轻松愉快的。

          大多数时候,表达抗拒的形式无非是沉默或者暴力两种。如果能了解对它们多一点了解,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问题。

          具体而言表达沉默有三种方法:掩饰、逃避与退缩。

          掩饰则是对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或是有选择性的表达观点。比如你的想法很棒,但我担心其他人不会同意。要知道观点太过激进,会遭到大家的抵制的。

          逃避一般会完全避开敏感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尝试转移话题。

          退缩是彻底退出对话,停止交谈。“抱歉,我接个电话”这样的话,大概我们都不会陌生。这也是最常见的退缩方式。

          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就很有可能出现言语上的暴力,这个时候对话的氛围很危险。暴力的范围则比较广泛,简单来说所有试图迫使、控制或强迫对方自己的言语行为,都能算作言语暴力。

          言语暴力的出现,一般表明对话已经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对话陷入激烈的争论时,我们是很难摆脱话题的牵引的。

          所以在对话时,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别人的行为,也要留心自己的做法以及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及时地改变策略。

          三、调节好情绪,把握客观事实

          在对话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关键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明明没做什么,却平白无故遭到别人的攻击,这时候气愤、烦恼是难免的。

          作者提出,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永远是自己。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玛利亚和同事做了一个策划,同事却说这个策划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

          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很生气,她觉得同事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感受,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了维护好与同事的关系,玛利亚选择了隐忍不发。不过,有时她也会说几句风凉话,暗中攻击同事。同事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莫名奇妙地受到嘲讽,自然也不会给玛利亚好脸色。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我们要问的是,同事的行为与玛利亚的感受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行为方式模型,我们从所见所闻到形成负面情绪和展开行为,中间存在着“主观臆断”的阶段。
          如果能够掌控内心产生的想法,我们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更容易展开对话了。

        主观臆断的过程往往是短暂的,要想避免走极端、产生负面想法,我们可以根据行为方式模型,一步步往前推。

        首先,关注自己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的应对方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次,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问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绪,导致我做出这样的行为。探索潜在感受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准确的词汇来描述。

        比如生气、心烦这样的词汇就太过模棱两可。在遇到侵犯时大家都会说自己很恼怒,实际上他们是感觉受到了羞辱。

        再次,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否正确。

          玛利亚认为同事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只是玛利亚主观的想法,并不是客观事实。而这,也是玛利亚难过的根源。

        最后,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我们要先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它是不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比如玛利亚看到同事单独完成汇报,抢走了她的功劳,这就是主观臆断的事实。后来玛利亚和同事进行交谈,同事解释了是自己无心之失。

          冷静地分析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产生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不过是自己在怀疑自己。

        要是我们能明白这一点,对自己多点宽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愉快地展开对话不就变得很轻松了吗?

          这本书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握人生从学会说话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kq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