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近年来的爆炸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们开始厉兵秣马在全球范围内兴建数据中心以更好地服务临近地区的用户。
前几天被苹果公司宣布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的消息刷屏了。
事件回顾
7月12日,苹果公司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发布会,签署《iCloud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苹果宣布将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运营方则是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上贵州),苹果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将合作建设 “iCloud 贵安新区主数据中心”。
关于数据中心,我们先来科普下,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
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简而言之,数据中心就是互联网服务存在的IT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数据中心是长这样的:
那么,苹果为什么将数据中心选在了贵州?
如今的贵阳,貌似正在朝着“下一个中国硅谷”的目标前进。
“大数据之都”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点:气候、能源和政府扶持。
气候
数据中心最大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的支出是空调费,因为机器设备需要散热。
贵州地处北纬24度到29度之间,平均海拔1100米。常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4℃到16℃,即使在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23.7℃,是数据设备运行最为适合的温度。
马化腾曾表示,发展大数据,贵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是一座山城,山洞里面恒温、恒湿条件,是数据中心天然、优质的基础条件。
政府扶持
早在2013年底,三大电信运营商便先后选择将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贵安新区,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建设机柜超10万个、服务器超200万台。这与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亚马逊服务器规模相当,贵州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全球靠前的数据集聚地。
而在今年5月的贵州数博会期间,BAT三家掌门人一一到齐。这是继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后,BAT三家大佬再次聚首。
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
2014年,阿里就与贵州省政府签订《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此同时,阿里还为贵州开发了“云上贵州”平台,这是中国首个由省级政府主导的云平台。
腾讯也紧追其后。在2015年的首届数博会上,腾讯与贵州省签了《互联网+的战略合作协议》。去年5月,腾讯宣布在贵阳建“腾讯西部实验室”。今年6月,腾讯在贵安新区的绿色数据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对外号称将是“腾讯在全国最安全的大数据中心”。
在这轮抢滩贵州和大数据的竞赛中,百度暂时落后。留给百度的机会,或许是在人工智能风口,在去年数博会期间,李彦宏称,正在尝试跟贵阳探讨设立无人车试验区。
能源基础
苹果在声明中表示他们是因为贵州省政府的领导力和他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才选址贵州,事实上,从大数据发展的角度来看,苹果要在中国,乃至亚洲建设一个数据中心,最佳地点可能就是贵州。
这是因为,西部具有东部所不具有的优势:能源。
201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占去了全国耗电量的2.4%。根据国家能源局2011年1月公布的数据计算,当年中国的数据中心用掉了大约1000亿度电。与美国的同期水平基本相当。
耗电量如此巨大的数据中心,如果放在原本人口稠密,电网负荷沉重的东部地区,就显得性价比不那么高了。
如果再考虑到东部地区普遍使用煤炭发电,当地原本严重的雾霾或许会因为千亿度级别的电力生产雪上加霜。从这个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电网负荷小,清洁能源丰富,明显是数据中心选址的更佳选择。
而贵州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是贵州电力能源的主力。2015年度资料统计,贵州省的水电装机量为全国第四,贵州有着充足的清洁能源支持。
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
建设中的贵州北盘江流域水电站
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电力水火互济,稳定可靠,电力价格优势让全国很多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对于之前华为把全球数据中心放在贵州,任正飞就曾说过一句话:“我不要你们什么优惠政策,放在贵州本身,建成运行后一年大概可以节约上亿的电费。”
除了贵州,苹果近来频繁在海外建数据中心
苹果日前还宣布将投资9.21亿美元在丹麦境内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位置在丹麦和德国的边境地区,这是苹果在丹麦建设的第二个数据中心,第一个仍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可以投入使用。
之所以选址丹麦是因为数据中心集合了大量的服务器,运行起来产生的热量惊人,建在北欧较为寒冷的地区,一方面可以降低电力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当地居民供暖,可谓是双赢之举了。
除了丹麦以外,苹果正在大举投资,在全球各地建立数据中心,前不久,苹果就在美国的内达华洲和亚利桑那州投建了数据中心,其中内达华州的项目也投资了10亿美元。另外,苹果也曾试图在爱尔兰开设数据中心,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开成。
看不见的战场硝烟弥漫
随着互联网近年来的爆炸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巨头开始厉兵秣马在全球范围内兴建数据中心以更好的服务临近地区用户。无论是苹果、谷歌还是英特尔、Facebook等企业都将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中心级别芯片的建立、研发工作放在了企业日程的首要位置。
除了苹果,全球各大科技企业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都做足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谷歌
谷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中国境内建立数据中心的打算,该公司最新的投资计划是在卢森堡大公国建设一座全新的数据中心。截至目前,该公司在欧洲总共运营着五个数据中心,其中两个在爱尔兰,另外三个分别在芬兰、比利时和荷兰。去年该公司还斥资9.86亿美元收购丹麦73.2公顷的土地,只是外界尚不确定谷歌是否会将其用于建设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谷歌近年来似乎还将自己的工作重点从数据中心的建立转移到了“绿色数据中心”的理念上。比如,谷歌已经成为了可再生能源买家联盟(REBA)的成员之一,该联盟旨在到2025年为电网提供60GW的清洁能源。本月早些时候,谷歌证实将于9月份开始从挪威的Tellenes风力发电场接收电力,这部分电力将为至少一个欧洲数据中心提供支持。
而且,谷歌此前已经明确表示包括所有13个数据中心及其所有的办公室在内,其全球运营网络的供电在2017年末将完全基于可再生能源实现。
拥有超过20亿用户账户的Facebook可以说一直走在蓬勃发展但仍然处于幼年期的社交媒体的最前列,此前,包括谷歌、微软和亚马逊一直吵吵嚷嚷着希望这位硅谷的邻居将云计算托管到自己的服务之中,但是Facebook还是毅然决然地宣布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大举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截至目前,Facebook已经在全球建立了六大数据中心,其中最知名的或许就是Facebook位于瑞典北部Lulea的“北极圈数据中心”。
这个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仅一步之遥,藏身于一大片神秘的松林、湖泊和众群岛中间,由数以千计的矩形金属板组成,是Facebook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开设数据中心,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负责处理着用户发到Facebook上的任何自拍和任何一个“赞”。
那里冬天平均气温差不多零下20度,外界的冷空气被泵进中心大楼内,服务器产生的大量热空气和进来的冷空气循环交换,形成自然冷却的过程。
Facebook选择该处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看上这里的供电,因为在大约一个世纪之前,瑞典为帮助国内的钢铁、造纸等工业发展修建了水电大坝。但随着部分产业的衰落,这里的电能产生了大量富余,Facebook数据中心就利用了这些富余的电能维持低成本运转。
有了这些数据中心的支持,Facebook表示平均每天可以轻松处理大约60亿个“赞”。过去十年中,Facebook的数据中心已经处理了过超过4000亿张分享图片,发送的消息数量则达到7.8万亿条之多。
亚马逊
谈到数据中心这个话题,所有企业避不开的一个对手恐怕就是电商起家的亚马逊。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互联网巨头所拥有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之和,甚至还不及亚马逊一家公司的一半,后者的数据中心有接近300万台服务器。
从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角度讲,美国仍然是重中之重。当下,美国绝大部分重镇都在东西沿岸。西海岸以硅谷为代表的创业型公司以及中大规模的IT公司是AWS(云服务)的重要目标客户,而东海岸则聚集了很多传统企业以及金融企业,与亚马逊的零售业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的亚马逊在美国西海岸波特兰和旧金山分别有两个重要的数据中心,美国东岸有IAD这个最元老也是最有规模的数据中心。在欧洲,亚马逊数据中心分别建立在爱尔兰和卢森堡,其中爱尔兰为主,同时支撑零售和AWS云服务。
除了美国和欧洲,亚马逊数据中心还拓展到了南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分别在巴西圣保罗、澳大利也悉尼和新加坡。虽然这些地区AWS的业务量暂时还无法和美国相比,但增长相当迅速,而且极为符合亚马逊AWS全球化、全功能的路线。
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亚马逊目前只在北京建有数据中心,但有消息称亚马逊将在宁夏中卫市建立数据中心,一期计划建设20万台服务器,总投资95亿元。中卫市跟美国凤凰城有相近的地貌和气候,年平均温度8.8摄氏度,非常利于数据中心的运营。事实上,有消息称AWS之所以选址在宁夏中卫,看中的是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发电资源。而从公开资料看,克拉玛依的清洁能源储备更佳多样化,除太阳能和风能能源外,当地依托石油产业也有巨大的天然气能源可以使用。
微软
截止目前,微软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6个数据中心,并另有8个在计划之中。该公司已经在中国北京、上海和香港建立了数据中心,分别用于支持中国北部、东部和东亚地区的Azure服务。
未来,微软还计划斥资15-25亿美元在爱荷华州的西得梅因市建立17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来支持其日益增长的云服务业务。而且,这将是自2008年以来微软在当地建立的第三个数据中心,届时将组成微软在全美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英特尔
虽然英特尔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大型数据中心,但作为全球半导体巨头,该公司还是在日前发布了一系列全新数据中心处理器Xeon Scalable Family,计划与AMD等公司争夺数据中心处理器这一目前获利前景看佳的市场。
本次英特尔推出的Xeon Scalable Family处理器是旗下58款处理器的升级版本,价格从每个约200美元至1万美元不等,此举凸显出英特尔守住其在数据中心市场所有领域主导地位的雄心。对此,英特尔方面表示Xeon Scalable Family系列产品中,最高规的处理器速度比该公司之前最强的服务器处理器平均快近三分之二,而目前的谷歌云平台是第一个采用英特尔新款处理器的数据中心。
外界分析认为,目前的英特尔仍然面临竞争对手AMD的激烈竞争,后者最近刚刚推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处理器。另外,许多大型网络公司也在使用自己的硬件设计,加上以ARM等公司的架构来开发处理器芯片,建构出定制化的白牌处理器,这样的趋势也带给英特尔一定的压力。
苹果为什么开始在中国建造数据中心?
究其根本,有两大原因:
国法所限
首先,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对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国外公司做出了新规定,为了最大程度上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将敏感数据存储在国内的服务器中。
该法律明确规定:所有与宽泛定义的国家安全问题有关的中国公民或地区数据都是敏感数据,而且云服务的运营方必须为本地企业。
此番苹果方面表示:“我们希望提升中国用户的体验,新增的数据中心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速度以及可靠性,并且这个数据中心也符合相关规定。” 这里面提到的符合相关规定就是指这个。
面对最新的网络安全法,苹果方面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作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境内的iCloud服务运营商,苹果iCloud中国用户的照片、视频、文档和应用程序等数据逐步存储在境内。苹果将保留这些数据的密钥控制权,但却不能把中国境内用户的数据转移到美国。
其次,除了新的网络安全法之外,2012年工信部宣布重启IDC的牌照审发,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申请IDC业务,不过该规定还强调仅限向港澳资本开放,且外资比例不超过50%。相关监管机构还要求,不允许外资企业涉及数据中心业务运营。所以,苹果公司想独自在中国建设数据中心是没戏的。面对种种阻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跟国内有IDC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合作。
之前几个国外云服务商如此操作过,亚马逊AWS入华时与国内IDC服务提供商光环新网进行了合作,前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后者负责运营。更早之前,微软Azure也是通过此种方式落地中国公有云市场的。
利益攸关
iCloud还有另一大黑点,那就是它的传输速度,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慢了!
百度搜索一下,你会发现Icloud不是连接出问题就是出错,反正连接不上。这也是国内iCloud的使用体验最饱受诟病的一点。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苹果把 iCloud的服务器也设在了美国。这意味着用户无论是上传还是下载,数据都需要去美国转一圈。这来回折腾一下,延迟十分感人。
况且,中美之间的网络传输需要通过海底光缆,总带宽非常有限。虽说苹果现在将一部分 iCloud服务放在中国电信的机房了,但有时候备份的速度还是只有 20 KB/s。
所以在官方声明里,苹果首先谈到的是改善iCloud用户体验,通过存储在本地的数据中心,服务的速度和可靠性均会提高。
最后,苹果也许开了一个好头?
对于其他世界级企业来说,在这个未来数据为核心的时代,苹果这次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标杆性的案例了。
数据也是有疆界的,它的管辖权与所在地区有着很大的关系,对跨国公司来说,开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当然方便管理与运作,但在中国开设一个专属中国的数据中心,表现出了苹果在这方面做出的让步,在用户体验和数据管辖权之间,苹果选择了前者。
对贵州来说,苹果的入驻进一步强化了它「数据之都」的地位,而苹果这边,在中国开设数据中心也有利于它在天朝开放更多自家的服务。但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在于苹果作为一个有互联网成分的大型跨国公司,带头做出了一个选择。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它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的一个重要市场,选择让步与妥协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么Google和Facebook呢?他们想不想「讲讲道理」再进来争取一下?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