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大量阅读后思考沉淀和认知迭代,形成终身成长的学习能力。
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
毛姆有个经典的比喻:“培养阅读习惯能够为你铸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世间所有的悲哀。”
人生道路的延伸是悄声无息的,改就在藏在每天阅读和写作的时光里。
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净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但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越来越干净。所以读书有用,最起码能培养出长时间阅读的耐性和毅力。
所有的阅读都会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只是自己意识不到而已。
读书方法很重要,正确的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可以事半功倍。
1、沉浸式读书:读书时醍醐灌顶,但过几天却想不起来内容。这是短时记忆。
2、边读边抄。看到喜欢的句子就写下来。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把书变成图片。
阅读、摘抄、做思维导图都是输入。但抄下来的内容都是作者的,不是自己的。有输入后还要进行信息处理。思考就是处理,然后再输出,输出的方式可能是交流,也可以是写作。
看电影是输入,拍电影是输出;
看菜谱是输入,做菜是输出;
看收纳视频是输入,按照视频自己进行收纳是输出 。
听演讲是输入,自己演讲是输出。
看小说是输入,写小说是输出。
听课是输入,讲课是输出。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学习知识是输入,践行知识是输出。
只入不出,无价值;有入有出,才有价值。所以说阅读的终级奥秘是输出。
可见,阅读应以输出为目标。
3、以框架思维去阅读
花五分钟时间看目录和前言。目录是一本书的脉络,看目录,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前言可以看出一个作者写这本书的想法和目的。
4、以发酵思维去阅读
阅读到有感触的部分,可以停下来。让大脑发酵一会儿,让眼睛停下来,让大脑沸腾一会儿。不然,作者的声音覆盖了内心的声音,再找回来就难了。
停下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这其实是在播种,只有播下来,才有可能见到参天大树。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点,然后再联系个人过往经验,写出自己将要践行的点。这其实是在践行“不动笔墨不读书”。
5、以践行思维去阅读
要想内化,书要看第二遍。如果你做了十几篇阅读记录,可以去看阅读记录,那就是重点。尤其是看践行部分,进行反思,反复验证,形成自己的原则。
6、以费曼思维去阅读
把每一章节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写在一张纸上,一本书也就是几十个关键词。合上书,回想关键词,利用费曼技巧,用直白浅显的文字,讲述你掌握的知识。重新讲述,就是深度加工,可让知识点扎根在心里。每一次提取知识,都能加强巩固。多次提取,就成为长期记忆。
也可以把知识点或是感悟展开,写成一篇文章 。
7、以创作思维去阅读
每读完一个章节,不要立即开启下一章节,合上书,用一段话总结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总结完后,再翻一下本节内容,看看作者是用什么逻辑和结构来阐释。这才是一个作者必备的技能。
读完一本书,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我写这个主题,会列出怎样的框架?
(2)在这个特定主题里,除了写在书中的内容,还有哪些没写的?
(3)这本书有没有带给我新的可延展的灵感?
(4)这本书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
(5)作者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本书的?他的知识来源于哪里?
(6)这本书的逻辑架构是怎样的?
(7)作者的叙事方式是怎样的?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一本书,跳脱出读者常规视角,会产生更多的联结和反思。
阅读的最高级别,就是自己受到启发,写出一本书。别人书始终是别人的,你进入的是别人的框架和别人的城堡。纵然再精巧,也只是欣赏。不如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城堡。
写作是沉淀,你如果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一片混沌的水。那么写作的过程,就是在沉淀杂质,每天写作,你会愈加清澈。
自律之律是假律,无律之律是真律。你不需要自律,只需要找到热爱的点,释放自己的天性和能量,才能把写作进行到底。
关于刻意练习,村上春树每天上午写4000字,雷打不动;海明威从每天清晨6点写到12点。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中,获得了成长和进步。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投入。
当你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时,记得阅读的毅力本身就是天赋。挖掘这种天赋并无限放大,终究会得到毅力的回报。
把一件事做好,热爱才是真正的秘诀。热爱写作,写作可以疗愈自我,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写作还可以探索自我,开发潜能,所以喜欢写作,一定别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