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

作者: 感恩遇见0331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11:50 被阅读0次
    我们常说,现代人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是这个时代的共识。有近一半的人表示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只能简单记忆,印象不深,刷完就忘;还有人认为,碎片化学习反而降低了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和记忆力。
    想要让碎片化学习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理解大脑的一个工作机制,叫“酝酿效应”。
    你知道,人的大脑中有几百亿个神经元。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大脑当中本来不相连的神经元细胞开始彼此建立连接,并且连接数量越来越多的过程。比如,我们每背一遍单词,大脑中就有神经元建立起连接,背诵次数越多,神经元的连接也就越多,我们的外语也就说得越溜。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大脑比我们自己更勤快。当我们学习累了,扔下书本去干别的事情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元仍然在默默地建立连接,进入“酝酿期”。你可能会发现,几天前还稀里糊涂、不明所以的一个问题,再想一遍,突然就领悟了。我自己也经常是,写稿子卡壳了,去洗个澡、散个步回来,可能思路一下子就有了。
    有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酝酿效应起作用的关键原因是,当我们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虽然这个问题还没解决,但是,我们已经激活了大脑中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记忆痕迹。当我们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关于这件事的程序还在后台悄悄运行着:一是,这个记忆痕迹会在大脑的信息库中继续扩散,激活之前被忽略的关键信息;二是,大脑也是默默地从外部收集新的有用线索,把旧信息和新信息相碰撞,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好,理解了“酝酿效应”,我们再来说怎么有效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
    第一,可以用碎片化学习来辅助主线任务。相比主线任务,碎片化学习的认知强度可以没那么高,但最好是和主线任务相关的。比如当写不出广告文案的时候,那你可以在下班地铁上刷刷有趣的广告MV,看一个广告界大牛的心得分享,这样能促进新旧信息的碰撞,提升酝酿效应。
    如果实在不想再看相关内容,那么,什么都不干、彻底放空,也是好的,大脑仍然会在后台酝酿。最不可取的,就是刷完朋友圈刷微博,刷完微博刷抖音,你也不知道下一条出现的“知识”是什么。这等于是你新开了无数条任务线,打断了大脑对主线任务的酝酿过程。所以有人会觉得,碎片化学习反而降低了做事情的效率。
    第二,碎片化学习也可以是独立于主线任务的,比如你想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画画、学乐器等等。那么,这里的要点是,不要无限准备,而要尽快开始。不要想着,什么时候我有一个长假了,或者有大块闲暇时间了再学,而是,先开始。只要你开始学了,哪怕接下来的进展不快,但至少,大脑已经启动了这类神经元的连接,它会在后台默默工作,酝酿效应会起作用,无非是快一点或者慢一点而已。相反,如果你迟迟不走出第一步,这方面的神经元连接是零,就无法享受酝酿效应的红利了。
    你看,用酝酿效应来学习,不是做“时间的捕手”,而是做“时间的朋友”。

    学习收获:

    1.尽快开始:今天我在3月份教师的使命共读群接龙了分享人,其实就是启动了这样一个酝酿效应,接下来的几天我的大脑就会不断的收集、扩散有关“尘埃中的教育学”的相关信息,希望在共读时可以把我的收获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2.碎片化辅助:上周四晚上我在教师的成长第一推动力群里做了一次分享,当时文章的内容写完了,但是想不出一个好的题目。然后我就在回家的路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翻看曾经收藏的一些文章,看看能不能给自己一点启发。无意中我看到了夏莹老师的一次分享中的一段话:今天这个社会千里马很多很多,伯乐却很少的。这样一个情况之下,你如果是一个千里马,你一定要学会嗷嗷的叫,引起伯乐的注意。当时感觉普利辉老师不就是一匹跑在大家前面的千里马吗,他的学习精神和担当意识不就是夏莹老师所提倡的吗。于是我就把文章的题目定为《做嗷嗷叫的千里马》,收到的反响还不错。

    3.碎片化时间:相比于看书,我更喜欢听书,于是我订阅了得道的听书栏目。上面这段文字其实是得到的一个免费栏目叫“得到头条”中的一个片段。我是利用了出去买菜路上的功夫听的,觉得这段文字对我的启发很大,于是回家后立刻找到相关的文稿复制下来。有一天可能我会把其中的一部分知识教给我的学生,也有可能我会把其中的相关感受和体会拿来与同伴进行分享。哪怕我没有拿来分享,但是经过我的再次学习,相信我的大脑神经元已经在帮我去探寻相关信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酝酿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nz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