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书的片面理解
作为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小时候对读书的认识,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并不全面,甚至有所误解。那时候,读书只是读书,更精确地说是学习。与学习有关的作文书,励志故事会被允许读,而其他的一些所谓的闲书,只有在学业任务被完美的完成的情况下才会被允许。
记得初中时看青年文摘之类的书籍,还有一些明星的新闻以及漫画类的书籍时,经常是偷偷摸摸的,好像自己犯了错误一样。直到高中时,遇到了王老师,被他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的文采所折服,被周围同学动辄偏偏小诗惊呆,更被高中语文书中典故所困扰。我开始意识到了读书的价值,读闲书读学习之间的关系。但是,高中的忙碌,已然已让我们失去了自由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积累,与方法的探寻更是成为了一种奢望。
还好自己内在不服输的劲头,成功验证了“二八理论”,我考上了大学,并且成绩还不错,选择了比较不错的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大学时期的散漫,似乎在释放之前上学过程中的所有压抑,我们逛街、夜聊,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伴旅行,唯独忘记了曾经已经意识到的阅读累积不够的实情。毕业临近,各种功能性的教学实践,也终因没有理论和方法的支持,让人心生焦虑。
于是,图书馆成了我们的沉浸地,阅读教育教学的相关书籍,始终因为没有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而浮于文字表面。不过短期的奋战,还是给我赢得了一份工作,一份位于家乡还算稳定的教师工作。工作之初,热情高涨,如履薄冰,虽然有些许成绩。但却是年年教,年年不会教,年年管却不知怎么管。好的地方像是侥幸过关,不好的地方依旧无药可治。
对阅读的重新认知
庆幸的是20年初遭遇的新网师,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史,这才发现我还处于阅读的童年阶段,因为缺乏被尊重而始终更愿意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浪漫阶段,但是面对信息的碎片化和爆炸化,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己的一方田地,深耕细作,在细品一瓢水的过程中,感受大海的味道和营养。新网师告诉了我未来的发展路径,那就是结合专业发展,阅读专业书籍,向精确期过度。在向精确期过度的过程中,尝试向深处漫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能力的输出和实践的运用。最终读写相结合的成长方式,成为了我发展自己的机会。
和新网师家人们的一道共读共写的过程,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曾经晚上陪孩子写作业的鸡飞狗跳,现在因为我的淡然阅读,而战火消失。各司其职,各谙其事,我们彼此都管好自己。曾经与老公的各种矫情,现在也放任之,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于是,我忙碌,他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成功的从一日三餐的繁琐与琐碎中脱身。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也不再焦虑迷茫,不再矫情胡闹。
加入新网师,我的学习并没有如自己预想般的飞速发展。但是,身边孩子从三岁多到五岁多的陪伴,阅读儿童心理学后会更加坦然的应对孩子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学习《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明白了自己对自己思考模式的无意识,开始慢慢的体察自己的认知模式,并且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在体察与修正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一道学习,伙伴们的推荐和带领也因为退却功利而显得珍贵无比。一起阅读《为何家会伤人》让我看到了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伤,也让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前行的。成年之后,我们需要的是自我疗愈,而不是满心怨愤。我们需要的是自我的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专业的引领让我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受每一个实实在在的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生命的罅隙里通过阅读和书写,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精进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在疫情当前,生活归于平静的当下,脸部被固封于一隅的当下,焦虑四起的当下,寻找精神的净土,建立自己的精神乐园,我在阅读与写作中感受着读书的真正价值。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每一个澄澈饱满的现在,定能构筑五彩缤纷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