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时代的写作初学者,有了写作的前提和内容的储备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开始写些东西了。 但是写出来的是流水账还是可以产生共鸣;是特例观点还是特性问题?这是每个写手都要面对的困局。
由于每一个写作者本身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和视角,通过拆书我们也已学会了别人惯用的架构。 但是如何完美的将两者完美的嫁接,才是我们最终呈现在别人面前是一篇怎么样文章的关键。
没有架构只有视角,最终成文可能就是一篇自我想法的分段描述;如果只有视角没有架构,最终成文的则可能是二手新闻的串讲。 因此如何做好视角和架构的组合,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整个核心观点的表达。一篇文章读者是会觉得容易理解还是晦涩哪读呢?这取决于我们使用的架构方法。对于架构方式吴晓波提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环绕式-即对于一件事,反复讲, 另一种是递进式-即对于观点通过递进方式往前推进,这两种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好坏。 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 环绕式也许更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和进行好的表达。 当我们先写出300字的核心观点后,通过环绕式,不断的给这300字的核心内容去穿上一件件外衣。让她有骨架有血肉有心跳。300字犹如他的心脏不断地给其他部位供血。 而对于递进式,他更考验我们的组织架构能力,如何像一颗火箭一样,一级级的推动核心观点往前行,最后遨游于天际而不让读者摸不到头脑。 因此他更考验写作者的功力和以及读者的理解能力。
作为一个初级写手,需要学的东西有太多。通过三篇文章分析了这本书。希望可以帮助到自己的写作,在这条写作路上,唯有多写和多学才更容易找到感觉。在一个失速又失语的时刻,理论再多如果无法变为常识,无法变为常识便没有太大的价值。静下心来去写点东西,唯有如此才可能让我们更好的抒发自己的观点。 先辈们曾告诉我们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为什么是立言而不是多看、多听呢?
先辈不曾猜测到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电子媒介,我们再也无法静下来挑灯夜读、凿壁偷光似的学习,学着多写点东西,把自己的观点付诸文字。这样也许还有机会将理论转化为常识、变成我们自己的表达。
失速失语时代如何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