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79天早安问候。
雅斯贝尓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通俗点理解就是管好自己。你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
这个理念跟古人所说的正人先正己,正心正念,不谋而合。
所以,父母不要事事以孩子为先,不要总想着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去做自己。
1、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从头开始学怎么活。
想要教育孩子,那就要和孩子亲密,有连接(这个部分需要爱,谁更爱他他就更愿意听谁的话);
其次,要成为孩子信服的人。
简单说,就是一直有东西给到孩子,比如懂得比孩子多,充满正能量,积极乐观的状态,合适范围内的放手与支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说到做到,值得敬重...
讲道理那些都是术,父母自己没做好,终究没用的,更别提武力镇压了,过了一定的年纪只会招记恨。
所以,还是那句话,鸡孩子不如鸡自己。
虽然我们现在已身为父母,但留给我们成就自己的时间还有很多。
没被父母好好爱过、没有考上985、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就选择了生孩子、和父母、爱人的沟通方式并不和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从头学习后半生该怎么活。
一点一滴地改善。当你把生活搞明白了,把快乐搞明白了,把赚钱搞明白了,把精神追求搞明白了,孩子才会明白。
2、温暖孩子之前,先让自己发光。
现在,许多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不能打骂孩子,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不能贬低、控制孩子,要给孩子尊重和空间...
但问题是,我们很难通过理智和提醒来做到这件事。
首先,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不健康的,这直接导致了报复性补偿行为,又或者代际遗传性伤害行为。
还有就是,生活充满着挑战、随机性和突发事件。在一些艰难的时刻,接住自己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以,现实世界里,大多数家长处在压抑自我、刻意追求、忍不住爆发、后悔愧疚的死循环里。
面对这种有心无力,有效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就是先哄好自己。
从事业、家人的爱那里获得滋养,而后再爱人;
敢于满足自己,有特定的方式放松;
打里好自己的生活、爱好;
懂示弱,不强撑;
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让自己活得像一颗太阳一样,闪耀着光芒,照亮孩子和身边的人。
3、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很哇塞的父母,是勇敢地追求自我、成就自我,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成熟、智慧、精神来引领孩子。
美国明尼苏打大学儿童发展学院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并非灌输了多少知识,多少指导。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
这些品质需要的恰恰是放手,是练习,是试错,是承担。
我们要放松下来,耐心倾听孩子,给予支持和信心,在必要的时候给一点点反馈就好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走错了自己修呗,没有必要提前焦虑。
责任心过重,孩子累,大人也累。想要打开“锁链”,钥匙就是少。
少说少唠叨、少帮、少做、少贴标签、少担忧未来....
当你学着不那么在意孩子,把主要精力花在自我实现上。当你对世界的看法、对事情的认知、对人生的态度对了,孩子才能“成长”。
4、终身学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
从超过1000所学校抽取了幼儿园到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
A父母学历高
B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C父母在生育一胎时间年龄为30岁及以上
D父母在家讲英语
E父母参加教师联谊会
F家中藏书多
而每天给孩子读书、母亲在孩子出生到幼儿园不工作、搬入条件比较好的小区、陪孩子去博物馆...这些行为没有明显的效果。
当然,这个研究的意义并不是说陪伴孩子没有价值,只是相对来说,更有用的是父母的特质、生活方式和思维认知。
但这些都是可以被不断改变的,只要父母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和行动。
①学习工作技能、提高收入,带孩子体验更大的世界,扩展孩子的试错空间;
②学习儿童认知发展与心理学,了解孩子成长的奥秘,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
③学习思考、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做到独立有主见,建立孩子的思考逻辑和习惯;
④学习人性、社交、沟通表达,拥有更多的朋友,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⑤学习历史、文化、看时代变迁,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外圆内方,顺势而为。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最有效的教育永远是潜移默化。作为父母,咱只要把自己做好、把自己丰富起来,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