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位创业大人,创业十余年,最近三年飞速发展,2021年2000多万元/年,2022年5000多万,2023年1个亿的销售,到目前为止已经拿到2亿多的订单,目前在外地又拿了一块地建工厂,打算2026年销售额达到7-8个亿,目前正在筹划商议,打算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上市。
他最近几年做了几件大事,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第一件事,无中生有,一无所有地进入头部车企的供应商体系并供货,今年又拿到了一个多亿的订单。当初想进入这家头部车企的供应商体系时,对这个领域还一无所知,他之前是做塑料见的,一下子转型做金属件,一无人员、二无设备,甚至连生产的车间都没有,就赶去和甲方说能够供货,在甲方审厂的前天晚上所有设备才到位,就凭着一股将不可能为可能的劲头,愣是把事情干成了。
第二件事情,进入JG体系,千方百计去搞定,大家都知道想进入JG体系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也是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认识了一个人,对方偶然问他是否对为JG企业供货感兴趣,当然感兴趣了,但是又面临新的问题,如何进入JG体系,他在这个领域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但是他有他的想法,找行业咨询机构,在释放要进JG体系的消息之后,有一家排名行业第三的咨询机构主动打电话给他,希望能够承接该业务,他知道对方的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便主动放弃,直接找行业最好的咨询机构,几经辗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重点大学的教授,通过介绍和该头部咨询机构搭上线,比较有趣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两家咨询机构居然携手同步上门,他在做了权衡之后,决定还是选择No.1 的咨询机构,同时为了保存排名第三咨询机构的颜面,主动提出给对方10%的费用给对方,他的出发点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功,不能让排行第三的咨询机构把自己的事情坏了。
第三,把已经“判死刑”的海外人才工作站搞成了,某一日一大学院长打电话给他说有一海外工作站问他是否愿意,对于一直想高端发展的他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在科协这个环节被拦住了,对方给出的理由是:你已经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了,不能再增加海外院士工作站了,一个企业不能一年搞两个工作类似的机构。他也找了中间人进行从中斡旋,对方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但是答复还是不可以,他不死心又找了ZF人员帮忙打招呼,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距离申报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便拉了一位中间人去上门拜访科协领导,见面之后科协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原则性问题,无法让步。他也不表态,就坐在那儿和科协领导喝茶聊天,期间科协领导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那些年的得意之事,他只是倾听,并不时进行赞美,时间飞快就到了下午四点,距离下班只有一个多小时了,他便提出告辞,顺便又感谢了科协领导,最后又提出建立海外院士工作站的事情,科协领导还是不同意,不过态度明显缓和,中间人又从中劝解,最终科协领导居然同意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从交流中我发现这位老板有许多优点:
第一,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抓住机会去结识人脉,比如在一些人不看好的行业会议,他则能够积极结识某国有企业老总,方法还是两板斧:赞美(演讲非常精彩,很受益)+倾听(想请教些问题),就这样对方非常愉快地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老总回到公司一周,他顺利获得和对方沟通的机会;
第二,愿意放弃部分利益,他一共合资了三家企业,股比方面均保持大度,对方如果不想要股份了,他便买回来;一家企业,因为缺少资金,便让提出让他投资,投资的资金计算利息,他则直接提出不用出利息,因此合作起来非常的愉快;
第三,看的更远,养“无用”员工,他手下的一个总监,能力一般,脾气非常坏,常常和员工发生冲突,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开除对方,一方面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另一方面一旦该高管进入竞争对手,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破坏,如会把很多员工挖走,为此他宁愿花费几十万把对方养起来;但是同时会逐渐把对方的业务范围缩小,逐步消减其影响。
第四,心存善念,善待他人,他挖来的一位资深的技术人员因为和其他同事合不来提出离职,他曾三次进行挽留,对方虽然最终离职,但是很感动,主动推荐了一位人员,因此他获得一匹“千里马”,目前对方已经成为企业副总。
他的这些做事情方式也对我产生了许多启示:
第一,要敢想敢干,大不了重新再来,做事情不要畏首畏尾,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第二,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触,多和成功的人交朋友,这样可以学习到很多成功的道理,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第三,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努力到无能为力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