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从1数到9,看长三角一体化“久久为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多来,一系列数字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久久为功”。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民生一卡通……长三角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稳步迈进。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五年多来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推动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
开9家亏6家,社区食堂过热了吗?
“建了没人吃”会导致财政资金浪费。“社区食堂如果过于密集,还容易对社区周边餐饮店形成挤压,造成新的就业问题。”
部分较发达地区存在政策攀比,导致“福利泛化”。“社区食堂价格本就低廉,有些地区提出老人就餐免费,实际许多老人并非没有能力支付。这有违民生福利‘兜底性’原则。”王德福表示,社区食堂本应重点解决高龄独居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饭难”的基础性需求。
牵住“牛鼻子”,不再“铺摊子”
受访专家认为,社区食堂要贯彻民生保障“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原则,使政府补贴牵住“牛鼻子”,不再“铺摊子”。王德福等专家建议,依据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承受能力等能力指标,对辖区老年人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不宜以僵化的年龄标准划定范围,额外新增更多补贴。
不少地方简单追求助餐场所覆盖率,任务指标层层下达至基层。实际运营中,农村地区老人、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群体有刚性就餐需求,但目前就餐服务针对这些人群的覆盖率还较为有限。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晓慧建议,改变当前供给格局,控制集中就餐食堂数量,侧重发展相对成本低、灵活性强的送餐服务。
专家建议,对已建成社区食堂开展全面摸排体检,缺乏运营条件的及时撤并或转型。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引导力度,防止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政绩搞“福利攀比”,发掘“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运营经验。
来源:半月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