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治疗呕胆、胃、腹部的用针及病情好坏的判断——读《黄帝内经》灵枢

治疗呕胆、胃、腹部的用针及病情好坏的判断——读《黄帝内经》灵枢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15:19 被阅读0次

    治疗呕胆、胃、腹部的用针及病情好坏的判断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如果病人时常呕吐,且呕吐物有苦味,常叹息,心里恐惧不安,就像有人要捕捉他一般,这是邪气在胆,胃气上逆所致。胆汁外泄,就会口有苦味,胃气上逆,就会呕出苦水来,所以叫呕胆。

    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治疗时应取足三里穴以降胃气之逆,刺足少阳经的血络,以抑制胆气之逆,然后根据病的虚实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调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gé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饮食入咽后,如停滞不下,就会感觉好像胸膈闭塞不通,这是邪气居于胃脘所致。如邪气居于上脘,就针刺上脘穴,使滞气下行;若邪气居于下脘,就针刺下脘穴,用温而使其散行的方法,以散寒邪。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小腹部肿痛,小便不通,这是邪在膀胱,下焦阻塞不通所致,应当取用足太阳经的大络委阳穴。如果发现足太阳经的络脉与足厥阴经的孙络有瘀血结聚,且肿势又向上延及胃脘,就应该取足三里穴刺治。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针刺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气色和眼神,从而推知正气的散失或恢复。观察病人目色的变化,可推知病邪的存在或消失。

    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诊病时,医生要形神专注,察看病人的神态举止,诊其气口脉和人迎脉如果脉象坚硬并且洪大而滑,就说明邪气正盛,是病症日渐加重的迹象如果脉象软而和缓,表明正气正在恢复,是病势将退的征兆。

    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如果病在各经而且脉象坚实有力,说明病再过三天左右就会痊愈,气口脉属手太阴肺脉,为五脏之主,故以候手足各脉之阴人迎脉属足阳明胃脉,胃为六腑之源,故以候手足各脉之阳。

    (原文)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饮食不下,膈gé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今天学习了治疗呕胆、胃、腹部的用针及病情好坏的判断。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疗呕胆、胃、腹部的用针及病情好坏的判断——读《黄帝内经》灵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ki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