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五个决定自己开车到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大单元教学的学习,看到群里发的作课题目,特别吸引人,而从今天开始流行的大单元教学,到底是“何方神圣”,我们想要一探究竟,揭开它“神秘面纱”。
昨天决定今早六点出发,早上五点二十起床,五点四十到学校,准备好听课记录本,拿了两支笔,带了手机支架,就这样在天还未亮时,我们披星戴月的出发了。
一路高速,看着天从昏暗到旭日东升,只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七点十五左右到达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校园,把车停进去,出门的时候门卫大爷说了句:乖,从这儿走。我对她们几个说:大爷叫咱们乖,好多年都没有人这么叫过我了。
幸好张哲熟悉这个地方,我们很快到达目的地,早早占好了座位,支了手机支架,架好手机,调整好角度,只等开课。八点半课程准时开始,大单元都是同课异构,前两节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议论性文章,说实话,我听得有些晕乎乎的,不是听不懂,而是不能把他的设计意图理清,第二节的作课老师,和第一个老师完全不一样,思路可能更清晰些,还好理解一些,但丝毫不能引起太大的兴趣,对学生的要求也特别高。
第三四节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这些设计比较新颖,一节课的内容量特别大,点评的老师说了一句话特别犀利,她说: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一节课要整这么多东西,就像学生吃包子,一个包子都吃不完,为什么非要吃三个,把学生噎的半死,老师也累的半死,何必呢。她还提出设计中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和现实联系起来,否则是一定要出问题的,而且设计的环节一定是要有关系了,可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她希望老师以后能多“讲理”,讲逻辑推理能力。一个老师,自己都没有逻辑推理能力,怎么可能教出来有逻辑推理的学生呢。
下午的两位老师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古诗三首》,这次听出门道来了,而且大单元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既然要赏析诗词,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要充分理解并会赏析每首古诗的每一句话。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很流行,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该如何具体做呢,它的存在有什么实际意义么?这些问题可能太深奥了,想弄明白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搞懂的,但我深知对于农村的学校而言,想要实行大单元教学,很难,因为学情便是如此,学生不想也不善于表达,不愿意开口说话,不愿意动脑筋,不会联系实际生活,更不要谈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了。
所以有些东西随便一提不要紧,实行起来却是很难,天天谈改革,天天搞课改,但怎样才算是好的呢?我也不知道。
似乎一切都没有定论,今天出去算是见世面了,“犀利姐”对所有的大单元教学都不满意,我其实挺希望她能执教一课,也让我们彻底长长见识,何谓优质课。否则我们这些教语文的,还不知道要误人子弟到什么时候,惭愧至极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