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第四消费时代》这本书,老公经朋友介绍让我买的,结果我却先读为快。
序言中第一句“除了物质以外什么才能让人变得幸福?”作者说整整四十年,他一直在研究消费社会。“购物使人幸福”时代的终结,意味着第三消费社会的结束。第四消费时代又是什么呢?是让人筋疲力尽、消耗人生的消费,还是实现自我、充实人生的消费?
文中一篇提到实现自我充实的消费,我们所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效率”或“进化”,而是开始追求从“活着本身”得到“充实”。我想这就是未来大多人的追求,完成从物质追求到精神层次的探索,这也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的进步。
物质欲望带来的满足感仅建立在其未得到满足的阶段,在购买的一瞬间得到最大化后,便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削弱,整个过程带有一丝莫名的空虚感。可是人们在追求精神成长的路上,收获的远远大于物质所得。
如果你画上精致的妆容,涂抹鲜艳的红唇,穿着华丽的服装,立在拥挤的人群中,却难掩内心的孤单和慌张。倘若你腹有诗书气自华,无需淡妆浓抹,你脸上的从容,还有眼里的光,足以使你云淡风轻,处事不惊。
试想宅在家里的那些日子,谁会在意你的护肤品的品牌,还有口红的颜色,那些华丽的衣服岂不是也要完好地搁置在衣柜里。我们打发这些时光,还不是要靠书柜里那些落满灰尘的书籍,以此来慰藉自己不安的灵魂。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简约,喜欢断舍离,不再过多消费物质,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变化。
物品交换,旧物买卖等变得很普遍。交换信息带来的满足感,在交换的瞬间得到最大化后,并不会有所减少。快乐可以通过信息的交换不断地增加并持续下去。
一次聊天中,孩子同学的妈妈说,她把孩子的奥特曼卡片和玩具整理下,然后发布到网上出售,竟然好多人询问并表示购买欲望。这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物尽其用,也给双方带来了便利。
如今历经几年,我们总算迎来了曙光,大家终于可以正常生活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会开始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努力存钱,把握当下的日子。同时我们会珍惜身边的人,感恩拥有的一切,不再仰望未知,在闲暇的日子里,约上三五好友,出门聚会,或者带上家人远处旅行,享受生命里的时光。
至于房子大还是小,车子贵还是便宜,日子富还是穷,这些都不能成为衡量你生活过得好坏的标准。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是否快乐,你们是否彼此珍惜,家人是否平安健康,这才应该成为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从现在开始,从活着本身得到充实。
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人应该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