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读过余光中《借钱的境界》这篇文章?今天读到它,我不禁感慨,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只是个借钱,他就写了这么一大篇文章出来,而且分析得鞭辟入里。
在这篇文章里,他把借钱分成四种境界,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对第二种第三种境界的分析:
在借贷的世界里,似乎有一个公式,那就是,开价愈低,借成功的机会越小。照理区区之数,应该很容易借到,何至碰壁。问题在于,开价既低,来客的境遇穷蹇可知,身份也必然卑微。“兔子小开口”,充其量不过要一根胡萝卜吧。谁耐烦去敷衍一只兔子呢?
如果来者是一个资深的借钱人,他就懂得先要大开其口。“已经在别处筹了七八万,能不能再调两万五千,让我周转一下?”狮子搏兔,喧宾夺主,一时形势互易,主人忽然变成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就算捐躯成仁,恐怕也难塞大狮的牙缝。这样一来,自卑感就从客人转移到主人,借钱的人趾高气扬,出钱的人反而无地自容了。“真对不起,近来我也——(也怎么样呢?“捉襟见肘”吗?还是“三餐不继”呢?又不是你在借钱,何苦这么自贬?)——我也——先拿三千去,怎么样?”一面舌结唇颤,等待狮子宣判。“好吧。就先给我——五千好了。”两万五千减成一个零头,显得既豪爽,又体贴,感激的反而是主人。潜意识里面,好像是客人免了他两万,而不是拿给人五千。这是“中姿势”的借法。
感触深,不是说我也曾这样借过钱或者被借过钱,而是这很像我们当老师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我一直是一个不喜欢给学生多布置作业的老师,可是就算是我不多布置,也还是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不能训斥不能惩罚,我真的是没办法。去年,看到别的班老师比我多布置不少的作业,人家的学生也能完成,我不禁羡慕别的老师治学生真有办法。直到有一天,文杰告诉我说:“牛老师,你得会布置作业。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用减法。比方说我想让学生把某一课的词语抄三遍,但是我布置的时候,给学生说抄八遍。这个时候,学生肯定会嗨嗨哟哟地嫌多不愿意。我就问他们几遍能完成,这时候他们就和我讨价还价。有的说五遍,有的说四遍。这个时候我就问他们要是布置四遍,是不是真的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为了少写一半作业,他们坚决地肯定能完成,这时候我就答应他们,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有谁说话不算数,我第二天再布置作业就加倍。这时候他们可高兴了,第二天除了极个别的,保证都能完成作业,而且还比我最初想布置的三遍多了一遍。”我一听,还真是个办法,怪不得我布置作业少也仍有不个别的学生不完成,就是我布置作业太实诚了,没有缓冲的余地,让他们总觉得吃了亏。更有甚者,可能放学后觉得我布置的作业这么少,应该很快就能做完,不值当拿大功夫去做,于是先玩后写作业,当玩够了不早了,也困了,无心做作业了。若这样,我和文杰说的这种布置作业法,不就像余光中笔下借钱的这两种境界吗?
看来,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