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纷乱的时候,人越是应该让自己静下来。
刚进入纷乱的状态时,人会被各种负面情绪裹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气吞山河如虎,头撞南墙如牛。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情绪来自于杏仁核,它的特点是快而且强烈,不受人的理性控制。当情绪来袭时,人会进入应急反应的状态,所采取的行动多数受本能的驱使。如果是在原始丛林,这些反应可能是合理的,但现代生活让这些本能变得不合时宜。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让理性来掌控行为,而不是一时冲动。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谓的控制,既不是否定情绪,也不是杜绝情绪。事实上,既无可能,也不必要。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快的让情绪退潮,让理性回归,让一切回到正轨。一山不容二虎,当情绪盘踞头脑中的时候,人的认知会陷入偏狭与偏激,以及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一丁点空间容得下理性。这时候,人的一切损失和痛苦都会被无穷放大;事实是,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不过是微风吹皱了一池春水。
人们常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话是不假,可人都希望药到病除,却唯独在情绪上显得漫不经心,把一切责任全部推给了时间。这是不对的。一是时间有机会成本,一小时用来精神内耗,就不能用来学习、锻炼或娱乐;二是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状态,就像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让理性重新控制大脑,受益最大的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之所以漫不经心,不是人们不想,还是情绪本身的特质所致。情绪的猛烈会转移人的注意力,从而忽略那些本该值得我们专注的事物,于是越专注于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越是得到强化,这是典型的负反馈。有趣的是,问题的症结里头,往往也藏着解决问题的关键。既然情绪能够牵住我们的注意力,何不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例如写字、画画、冥想、运动,又或者出去走走,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鸣。这些行为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慢慢地,人不再关注情绪,并开始对身体有所掌控。这种掌控又会进一步增强人对情绪的觉察与自省,从而进一步让情绪在体内自由流动。在这个自由流动的过程中,人不会急于对刺激做出应激反应,而是不停问自己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我的情绪从何而来?认知存在何种偏差?行动还有何种选项?它们的利弊又是什么?人一旦开始了思考,理性也就渐渐回归了,最终理智会重新掌控我们的头脑,而不再是那个看似无比强大且疯狂的情绪。
身心本是一体。情绪来源于心,却通过身体展现,也通过身体的变化觉察心的变化;人很难控制自己的心,因为心如猿猴意如马;人却很容易控制自己的身体,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拿起一支笔;一旦身体得到控制,心也就有了安放的所在。了解了身心的秘密,我们也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了。
当身处纷乱的时候,身体就是我们的锚,扎下去,答案会自己浮出水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