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百余载前,末代乱世之中。
祖父之祖父,善用财经,兴学教育。
拥学堂一座,论教化之功。
积厚徳,历大劫,终人生如得修行之道。
时境迁,及至吾童年时。
一初夏时光,静暇时长。
得阅残书古卷,手执墨豪。
時常写"仿"一幅。乃祖父之祖父最初传于祖父也。
再至吾时,文化如历大漠,漠中清泉一泓,何其珍也。
雲天再数十载,为吾家宝宝购民郭老課本影本,乃叶圣陶亲书、丰子恺手绘也。当今大家可有,又有哪个肯做?
今幼教,知识的教学理应次之。灌再多算再快,远远不及量子计算机之存储运算。
但底蕴的传承,灵感的寄托,创造力的泉源,与未知的接洽能力,皆从古而至。欣存古老的智慧和不朽的经典,并未完全隔膜。
所谓博者不智,智者不博。
是故学前幼教,少些知识类,多些意境类,所谓童子功。如小提琴,如钢琴,如书法,如绘画,如舞蹈,如某种创作。年长训练到了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任凭怎么努力,怎么也突破不了了,就得看童子功了。
而知识的认识和记忆,皆为有形可见。掌握的越多了反而成了条箱笼框框,框住了思维。
夏日又至初夏日,
再忆起童年的那一瞬,承接古风的记忆。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明今古。
(当时所学是进,或为进入古今境界方能有所得之意吧。亦或为误传,无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