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早上的爬楼,学习了吴雯丽老师讲的《 孩子一提学习就烦,家长该怎么办》一课后,我明白了:孩子一提学习就烦,一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联结到“美好的感觉”,二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正好对应“学习成绩”的两个元素“学习心态、学习方法”都踩了坑。因为:学习成绩=学习心态×学习方法。
所以,想要提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父母要做到对应的两点:
一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美好感觉。父母要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对孩子有同理心,体会孩子学习的压力、功课的不易,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命令孩子;要转变心态,蹲下身子和孩子“嗨起来”,让自己的身心和孩子相融,和孩子拥有共同话题,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商讨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活学习惯例表,约定界限,相互提醒,让孩子感觉到尊重平等的感觉。关系是一切的开始。亲子关系好了,一切就可以流动起来了,而流动是非常美好的一种能量。
二是帮助孩子校正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四层楼:听懂了、学会了、理解了、掌握了。想要把这四层楼一步一步踩稳了,扎扎实实爬上去,就要在完整而有序的“学习五程序”上下功夫: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
预习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抢跑线,其意义非常大。可以让孩子明确听课目标、与老师保持同频、听课专注,等等。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做到有效预习。
所谓有效预习,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去找自己的方向和重点,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作为第二天听课的重要内容。
预习要注意的两个误区:一是方法不正确,把预习做成了自学。而自学要掌握全部新知识,难度大,会因挫败感的体验而伤害到预习的积极性;二是认识不到位,觉得预习浪费时间。其实预习只是找到重点、难点、疑点,5分钟就好,即便是高中课程,10-15分钟就可以了。
预习要注意的三点:一是不可千篇一律,学科不同,重点不同;二是预习要有记录,否则会因为记笔记而影响听课效果;三是预习开始时不要求全,而是选择一门弱势科目先做起来,预习能力和方法提升后,在逐步拓展到其他各科目。
不光预习,其他的学习程序也有科学的规范的方法,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到《大于众学》之“高效能学习系统”中坚持学习!
学习其实很简单,掌握方法是关键。掌握了方法,坚持使用,养成习惯,在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中不断创造和体验美好的感受,学习就会越来越快乐,再也不会“一提学习就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