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理还是胜利

真理还是胜利

作者: Ik_T | 来源:发表于2021-11-22 03:47 被阅读0次

    我一直以为,与人争论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胜利。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可能并没有为全人类做一个好榜样,他们对一切事物持有的相对主义观点导致其无论是对外授课还是代委托人对某事辩论(类似当今律师),都不在意是否正当或正义,只是利用修辞学以言论战胜对手。他们造就了之后延续至今的“诡辩派”,仅在此情此景中,利用修辞或逻辑上的谬论获得争辩中的胜利。

    苏格拉底应该算是最先批评智者学派的人,他主张人们应该对所讨论的论题有更多的理解,观点要符合他们自己在任何时间情景下都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结论得是理性说服的结果,而不是修辞术说服的结果。

    这里要理解,或者说是我个人的理解,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是通过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或说服,而在于时间和情景。如果让任何人读完上述描述后,对二者进行选择,我相信有理智之人多数都会倾向于苏格拉底。但是,仔细回想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论辩,甚至是自己与他人的争论,人们的实际行动貌似更倾向于智者学派。人们遇到某个事物,对此有自己一定的理解与想法,便产生了论题,而绝大部分人在发表意见时,并不会在意在不同的时间和情景下自己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只是沉浸于当前自己所能感受和想到的情景中。由此,自己理解是否深刻无关紧要,自己观点是否正当或正义,亦无关紧要,重要的只是表达,并让其他人接受。当然现在人们的修辞术水平也不敢恭维,更多是靠激将、讽刺、耍无赖等方式获得情绪上的胜利。

    说到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胜利。

    之前看过一部日剧很喜欢,名字叫《胜利即是正义》,男主古美门是一个只追求物质,为了胜诉不择手段的大律师,职业生涯基本未尝一败。但他的小助理——即本剧女主——却一直看不起他那副嘴脸,认为律师应该追寻真相、伸张正义。

    女主会像生活中大部分人一样,首先从情感与道德考虑问题,然后尽全力帮助弱小之人获得胜利。而男主当然是哪一方给的钱多就为哪一方卖力。每一集开始之时,大部分人的心理活动都更接近女主,这是对弱者的共情。随着剧情的发展,会有一部分人开始骂女主为”圣母“、”白莲花“等,会说”社会就是这样的,必须要……才行“之类的说教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以及人心的深刻理解。最后古美门肯定会以特别的方式帮助女主,让正义得到伸张。

    这部剧是个喜剧,但不是单调乏味没有内涵的喜剧。古美门追求物质,并且通过言语与行动无时无刻不贬低与鄙视女主的单纯。期间总能看到他有意无意对女主的调侃,反而启发了女主通向成功之路。但仔细回味他每一次对女主的调侃,就能发现其处事哲理。他心里明白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明白个人或群体作为系统的一部分是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明白社会的不公正与人性的丑恶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的。他作为一个明白一切的人,背负着这些旁人未曾察觉的真相,贯彻着自己的正义,这也许才是他的胜利。

    当然,此剧编剧还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每个故事都能有happy ending.

    相比之下,《罪夜之奔》这部剧就很现实了。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一个单纯善良的小伙被诬陷谋杀而入狱,在他对自己清白的坚持下,控方与辩方在庭下不断搜集证据,在庭上唇枪舌战。

    但在继续看下去之后就发现这部剧只是套用了推理的外壳,其内核是讨论法律与社会的公正性,以及这种公正性对于个人的影响。假如这部剧的类型是那种我从小看到大的、让我相信美好的剧,其内容应该是:搜证方尽全力找证据、通过严谨逻辑积极主动探寻真相;举证方通过严格标准审核每一条证据,并确定是否充分且合理;判决方冷静耐心,通过陈述的证据与逻辑合理性来辅助最终决定;辩解方则是由内心信念出发最终达到真理彼岸。

    不过不是这样,我看到了赤裸裸的现实。

    我抓了你,是因为你最有可能,而对此结论不利的证据,我将视而不见。

    我起诉你,是因为你能让我赢,赢得轻松,赢得漂亮。

    我判决你,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你在我眼中不过是众多工作内容之一。

    我帮助你,不是因为我相信你,不过是你能为我带来名与利。

    在这里没有公平与正义,有的只是博弈。帮他的人告诉他,想要赢,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穿着得体,说话谦卑,表现讨喜。制裁他的人告诉他,你只要认罪就行,我们这是在帮你,给你最优方案,过几年你还能享受你的人生,不要再给你自己和我们添麻烦了,即使我们知道你可能没有犯罪。

    当法律的殿堂也沦为了诡辩之境,个体又将受到何种影响?法律是否能还能为每一个个体带来正义?

    最近时常有人会说”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不会缺席!“

    但迟到的正义又怎么能称之为正义呢?

    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每个人带来正义,正义即来自于法庭上通过辩论获得的真理。

    经典法庭推理作品《犹大之窗》中,侦探作为辩方律师在已经推理出罪犯为谁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在法庭上做出指正,仅仅只是完成了对自己辩护人的义务——胜诉。《十二怒汉》中,若不是有仅存的一位陪审员提出怀疑并逐渐引导大家理性客观地分析案情,那名被污蔑少年的正义将永远缺席。

    人们对于前者追求胜利习以为常,对于后者追求真相竟然感动涕零。那问题可能不在法庭,而在于人们对于理性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动力上。

    在《娱乐至死》中,作者对人们理智思考能力的退化做出了很多分析。在没有电视的年代,人们依赖书籍上获取的知识,专注于严密逻辑,习惯于反思不同观点,理所应当去质疑每一个论据的合理性。即使是市井小民,也能花数小时时间专心听政客之间的辩论。而政客,首先会劝说听众不要被情绪主导,要理解自己提出的每一个观点以及论证,再使用复杂的句法详细剖析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底下的每一位听众。而现在,即使离《娱乐至死》编写年代也过去了不少时间,人们仍按照此书所预言的内容发展:沉溺于海量的信息冲击中;只愿意接收简短的信息;接收到了信息即认为自己获得了知识;图像替代了语言,因此形象的重要性大于内涵;情绪而非理性去主导思想和行为;不再质疑。

    当然,《娱乐至死》作者可能没有预料到每个人发表观点的方式将如此便捷,不然这本书应该还有很多可补充的内容。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硕果累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获取到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但却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加以利用。我看到人们着急表达情绪,或者认为自己超脱的人对表达的人展示出自己的高傲。但无论是哪一方,这些行为不过是心理学中一个个理论下的个体表现罢了。我记得非常清楚,2020年疫情时期,有一次抢购双黄连的事情,很多人彻夜在药店门口排队希望能抢到一两盒回去。而我的朋友圈里,一些读书人,一些名人,一些成功人士,纷纷晒出了《乌合之众》来讽刺那些买药的人。

    在此需要特别声明,我当时就在某个药店门口,并且对此丝毫不会感觉羞愧。我看到网上消息后并没有相信其功效,但看了眼身旁的人,还是决定出去转转,当看到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龙,就当下放弃打道回府了。

    当时人们非常恐慌,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人,顶着当今的生活压力,拿着微薄的薪资,害怕可怕的无法承受的悲剧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所以对于任何一丝可能的希望,都要尽全力紧紧抓住。而那些每天光鲜亮丽,至今仍靠着这些普通人的追捧和付出来持续自己美好人生的”上层人士“,却如此嘲讽这些即使在如此恐慌之下仍有序整齐地排队的人,我觉得非常气愤。

    当手握足够资源时,我们作为一个理智且有道德的人,该做的事情是利用信息差来战胜对方以彰显自己的能耐吗?难道不是探究事情背后的原因,去帮助解决他人的问题吗?或者说,这真的是这些人的问题吗?难道不是整个系统的问题吗?

    究竟谁才是乌合之众呢?

    此时有人可能要说我违背了自己的观点,情绪主导了思想。但在此需要说明,我的愤怒完全来自于理性的分析结果。首先,无论从社会学还是心理学角度,需要论证时,绝对不应该引用《乌合之众》这本书。这本书很有价值,但其作者的精英主义思想以及书内所有没有严格证明的推论和阐述,都并不适合作为表述观点时的论据支撑。其次,人们获取知识,目的应在于利用知识来改变世界,而不在于炫耀或自我抬高,当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时,就该立即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某种负面的心理当中,并利用心理学知识尽快纠正。最后,道德是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如果实在不愿意帮助他人,那就选择不要伤害,这就是道德的底限。由此,我的愤怒有充足的合理理由,并且会愤怒很久。

    当然,我只是举了一个特别的例子,来说明当前人们在互相理解与沟通中的障碍。在此简单总结一下:

    1. 不同人之间始终存在一定信息差,可能来自于此情此景,可能来自背景知识,亦可能来自过往经验;

    2. 人们习惯于释放情绪,而不是理性且深入思考;

    3. 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

    综上,当前环境下,人们存在普遍的争论,但其目的却并不在于追求真理,而在于胜利。对于产生如此结果的环境在此不作过多分析,这将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我自己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规避所有相关的错误,因此对自己有一些建议以尽可能完善自我。

    1. 选择性读书;

    2. 不要在网络与人争论;

    3. 理性与情感缺一不可;

    4. 不停思考;

    5. 不停质疑。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再度带着怀疑的精神来审视一切,而不是被动接受却浑然不知;能客观理性分析事物,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炫耀与贬低;能通过严谨逻辑说服他人,而不是用情绪淹没对方。希望到时候,我们的目标是真理,而不是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理还是胜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pv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