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一位村民,参加好友家杀猪组织的“庖汤肉”,席间饮酒后身体出现异常,经救治无效身亡。经当地组织调解,8名参与饮酒者向其家属赔偿42万元。其中有7名同桌饮酒者各赔2万,而1名有劝酒行为的陈某赔偿28万。
喝酒这个习惯,世界多数国家都有。在中国尤为盛行,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豪杰志士,文人墨客,或把酒言欢,或借酒抒情,流传下来关于酒的诗赋和典故数不胜数。无论是酒品,酒器,酒令还有礼仪都自成规矩。酒几乎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中国人对饮酒的喜爱,本无可厚非。适当饮酒,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但饮酒中的一个行为有时却会滋生祸患,大煞风景。那就是劝酒。
曾几何时,劝酒不过是主人体现的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后来慢慢地演变成了炫耀酒量,看人笑话,或逞强斗狠,使人屈服的一种手段。于是,饮酒也不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而变成了让人难堪甚至让人送命的风险事故了。
我本人就深受其苦。刚参加工作时,我担任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单位有个副职领导,酒量较好,每次他都会劝我的酒,我也不好推托,几乎每次都喝醉。事后该领导就会得意地对我说:“小伙子,你的酒量还得多练才行啊!”
也就是在那几年,县里发生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当时的县林业局有个副局长,此人大学毕业,年轻有为,三十刚出头就受到重用,前途一片光明。后来,正局长高升了,有消息传出来要提拔这个副局长为正职,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久后组织部门来员找他考察谈话,副局长安排了饭局招待,席间推杯换盏,旁人如众星捧月般,连番敬酒。副局长一高兴,没控制住,当天竟因饮酒过量而醉死了。
说起这个事故,众人皆唏嘘不已。我也反思了官场的那股风气,经过再三考虑,我从单位辞了职,南下打工了。
到了南方,这边果真没有劝酒的陋习。大家都以工作为中心,且注重身体。偶尔有生意应酬,也只是象征性喝点酒,点到为止。即使是朋友聚会,也是喝酒可随意,开心最重要。
这几年回过几趟老家,发现家里劝酒的习气也变好了很多。毕竟,现在的人都关注起养生来了。但有时也会碰到一两个豪气干云的人,变着法子让对方多喝酒,看到对方酒力不支时,他就会露出胜利的表情。
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头总会冒出一个想法:你跟他有多大的仇,才会劝他的酒?对面的兄弟,快放下酒杯别硬扛了。这不是喝酒,这是在要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