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事的家人离世,前去吊慰,感慨人生如逝,对于得失更有几分看待。
晚上,11点就睡了,想着今早也能在五、六点起来,做自己的事,结果一睁眼就到了八点半------呜呜呜,不像话。
《曾语》终于读完,这是2023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下一本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前两天,想改革一下,让孩子们也用“简书”尝试写作,彼此可以关注互评,不必非等到开学以后,结果无人理会,到现在不见动静,认真的孩子,私下告难:"老师,书还没有买呢”。还有,孩子很不解:“老师,都已经有《寒假作业》了,为什么您还要给我们布置看书,写作和背诵的作业”,嗯,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以前还真的从来没想过,以后会慢慢想一想。
曾国藩在日记中说到办事的方法,“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对于用人,广泛收受,谨慎使用、勤加教诲、严格管理;对于做事,分析、综合、详细思考、遵守规章。
每天面对很多事,那么该如何处理?要思考:一、找到本职工作得最主要事情是什么?办这些事得方法是什么?二、办好事情得落脚点在哪里?例如,他认为每天事务繁多,但最主要有四件事:吏事、军事、饷事、文事。方法和落脚点:吏事在于勤见僚属,所闻外事;军事在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饷事在于慎择卡员、比较入手;文事在于恬吟声调,广征(可以理解成广泛阅读,探求)古训(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可以做准绳得话)三、制定每天的工作指标。
曾的从政思想:“吾曩者志事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以不与、不遑、不称三者为法”,意思是我过去的想法是以老庄之道为体,以大禹墨子的行为为榜样,以不占有,不安逸,自认不称职为准则。说着话的背景是曾氏一生俭朴,拒绝奢华,他在职期间,家中兴建房屋耗钱七千串(也就是三千五百两银子,不到他一个月工资,但对于当时百姓,足够几百人一年的粮食需要),他对此深为恐骇。
曾认为君子具有美德之一为“浑含”,也就是说需要模糊一点,不必事事都精明剔透。“察见渊中鱼者,不祥。”“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