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一时间段内,读了两本不同时期,却内容对比鲜明的书,一本是钱钟书的《围城》,另一本是贾平凹的《秦腔》。
《围城》出版于1947年,《秦腔》2005年出版,时间上,两者相差58年,几近一甲子。
但就故事的视野而言,《秦腔》是局限一隅的舞台剧,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在清风街上演,而《围城》则是跨地域的多幕剧,视野较为宏阔。
《围城》一上来就是远洋邮轮,方鸿渐、苏文纨留学归来,途径香港,之后抵达上海,之后在战乱中辗转内地多地,到了偏安一隅的三闾大学;而《秦腔》就是陕西一个村子清风街,所有故事以清风街为中心展开,可以说乡土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
这两本书,对照阅读,竟相映成趣。虽然二者描写的故事相差了半个世纪,但仍能深切地体会到阶层的差异,士大夫阶层与小农阶层生活圈层的天壤之别。虽然同样是老师,《围城》的方鸿渐是完全碾压《秦腔》的夏天智的。
由此可见,阶层跨越,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最便捷的途径,恐怕只有投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