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下工。此为好坏之分,在什么地方都是如此。上工即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以所以然解之。下工即知其然,便以其然解之。
我们看一件事情,从各角度去看,不同观点去看,甚至于互相矛盾去看,了解其经过,发展历程,才能知道为何如此,才能去解决,才能药到病除。
如果只是看表面的话,那么我们该怎么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去提意见,妄加揣测。此类事件在如今社会不少,相信大家也都深痛恶绝。
看病也是如此,我对此最有体会就是感冒。之前第一次喉咙发痒,引发咳嗽,日益加重,最后竟咳到想吐的地步,喉咙有痰,偏黄。刚开始以为是缺水,多喝水以为是有痰,想咳出去。刚开始定义为慢性咽炎,但是没想到竟然会加重到那种地步,每次咳都能咳到恶心呕吐感。
这时,正好看了本介绍中医的书,感觉有几点类似,应该是感冒了,于是百度中医感冒,尽然有五种感冒,颠覆我的认知。看其中之一与其相似。应服感冒药,当时感觉可能发炎了。当时感冒药有俩盒,而且药方成分不同,好吧,当时是因为其中一个看不懂药是什么东西,就喝了那个能看得懂,感觉靠谱的。第一天晚上一粒感冒药,一粒罗红霉素胶囊,第二天晚上一粒感冒药。仅服三粒胶囊,感冒便好了。
过了几日,又感觉得了感冒,以为是复发,但是喉咙不发痒,痰变为了白色,又有腹胀的感觉,看看对于感冒的介绍就自己买了个藿香正气液,只喝了三瓶,便好了,虽然还有点痰,但是腹胀已经没有了,其他的症状也没有了。
这要是到医院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要喝多少药。
如今我也对自己有了些了解,脾虚是有的。
看病抓主证,也就是一件事情病变的地方,就如同我俩次感冒,一个误以为慢性咽炎,一个误以为肠胃问题(虽然我本来就有肠胃问题)。到最后都是在感冒里治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