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熊逸书院》听课笔记及思考
17.5 现代文学为什么晦涩难懂

17.5 现代文学为什么晦涩难懂

作者: 爷有蔓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7-22 16:00 被阅读41次

    核心观点:

    很多现代派文学之所以晦涩难懂,是因为面对大众文化的崛起,一些作家固守传统知识精英的立场,可以与大众读者拉开距离。

    一、 存心晦涩:文化精英的反击

    1、现代文学晦涩难懂

    • 传统的古典小说:有各色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 现代文学:晦涩难懂
    • 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T.S.艾略特的经典名作,不再“明白晓畅”,几乎 不知所云。

    2、新闻越来越像小说

    • 普及教育的推广
    • 《每日邮报》的创新
    • 地方小报风起云涌
    • “把乡村生活里刻骨铭心的恩恩怨怨和旧恨新仇表现得淋漓尽致”

    3、精英的反击:提高阅读门槛

    旧时代的文学家对新时代的呼声想不通,于是认为:

    大众读者既然拿报纸的标准衡量我们的作品,就说明他们看不出严肃文学和报刊文章的区别,那么,只要我们把这种区别搞得很明显,让谁都一目了然,那么从此以后,文学的归文学,报纸的归报纸,大道朝天,各走一边。

    小说家让自己的作品从直观上区别于小报新闻,提高阅读门槛,存心让普罗大众看不懂。20世纪很多小说、诗歌难懂,就是这个原因。

    • 雨果的《悲惨世界》:啰嗦、跑题
    • T.S.艾略特1922年创办的文学季刊《标准》最多仅有800份订阅量

    4、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 文化标准被颠覆
    • 文化标准的自然秩序被颠覆
    • 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
    • 斯宾塞若看到,会说:“这是对自然秩序的逆行,是普及教育揠苗助长的恶果。”

    5、引发的思考

    • 教育为什么不能交给自由市场,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 教育本身就不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

    1、教育原本应该顺应天性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讲述继父不近人情地监督学习,让他怀念和母亲一起学习时的愉快。

    教育原本是应当顺应天性的,像“母亲”那样,却偏有人把它弄得违逆天性,像“继父”那样。

    斯宾塞《社会静力学》:

    一颗橡子丢在地上,自然会长成橡树,小孩子为什么就不行呢?

    2、小孩子与原始人很像

    斯宾塞认为:

    • 小孩子自私、会说谎,喜欢搞破坏、虐待小动物
    • 这些特质是原始人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优势,会暴力、善欺诈,是一名合格的原始人
    • 原始人可以像所有动植物一样,“自发地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

    3、教育意味着人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环境

    • 时代改变, 人的生活模式从小部落变成大社会,人天性中的原始倾向应该被抑制。
    •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很多可以和折磨。
    • 随着文明化的进程,道德“用进”,野蛮“废退”,“小孩子会自发地发展成适合今后生活要求的形态。”

    4、人为干预只会适得其反,不要去做揠苗助长的蠢事

    “自然生长” 之于斯宾塞,就像“看不见的手” 之于亚当.斯密
    斯宾塞认为:

    社会是个有机体,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复杂系统,不是能计划、能预测、能控制的,人为干预只会适得其反,不要去做揠苗助长的蠢事。

    “进步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文明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天性的一部分;它和一个胎儿的成长或一朵鲜花的开放是完全一样的……可以肯定地说,邪恶和不道德必然要消失;可以肯定地说,人必然要变得完美无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5 现代文学为什么晦涩难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ws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