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看见一位朋友推荐了曾奇峰的书【你不知道的自己】,其实没有被书名吸引,被那位作者对它的评价而让我下决心买来看看。
而当我打开书看到几位心理咨询师写的序言的时候,我其实有些反感,对,就是反感。也许是刚刚看完柴静的【看见】,我依然沉浸在对一件事情的描述当中,而不是各种大张旗鼓的“溢美之词”。我甚至都没有看完了序言直接进入了书的正题。也许是我对书的期望过高,总是怀着一颗“我必须要在这本书里面找到我自己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情绪在读书。
我几乎是快速的翻着书,就想去找属于我自己的问题和答案,看见其他的径直跳过,或者粗略的看看,这样的感觉让我在看书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心浮气躁,我看书的速度本来就很快,很快就看到一半,回过头来发现自己不知道他都写了些什么,内心甚至有隐隐的不爽,“我说书店怎么都没有卖,原来真的有些不好,都写的什么,简直就是被人忽悠的感觉”。
我觉察到自己一贯的模式貌似要出来了,接下来我是否要开始攻击自己,然后巴啦巴啦的…
但是是真的书的问题 还是我自己本身的问题
一开始对他期望甚高 甚至就抱着一书解决我所有问题的方向去,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我有了这样的念头也开始朝着这样的目的去实施得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我接下来的失望和内心得不安与焦灼 甚至让原本读书这样一件让内心变得平和的事情变成了加速我焦灼的利器。我是目的性太强,强的忘了学习与成长的本身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慢下来
其实在书里已经帮助我解开了一个很大的谜题
书中分享了一家人的故事,大致是父母对独子的学习很看重,他学习的时间全家都静悄悄的,不发出一点声音来,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也会陪着他,平时也会经常耳提面命的告诉他“学习要努力,不努力不是对不起我们 是对不起自己,不要打游戏… 但孩子的成绩并不上升反而下降,曾奇峰对父母亲说的那一番话,让我想到从小到大的自己貌似就这样,这样的“噪音到现在都一致困扰着我
噪音一 学习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这是在想学习的重要性,而没有想学习本身。。
噪音二 父母为我的学习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不学好对不起他们—内疚的噪音。
噪音三 如果我学习不好,我就全完了,全完了 全完了 —这是恐怖的噪音
噪音四 别人都比我强 —这是惊慌的噪音 、自卑的噪音
书中的孩子的问题被解决了 ,父母的“远离”,加上咨询师的指导。不过对于成年的我我来说,我却只是处于“知”的阶段,喔,原来不是智力的问题,是“噪音”太多,怎么祛除燥音,甚或减少一些噪音,“专注当下” 这是一个多简单的词汇,实施起来却感觉自己无从下手。
写完今天的这篇随笔,其实想着 我是否应该让自己佯装 “啊,我找到了困扰许久的问题根源,我解决了,我知道了,就是活在当下,好开心”。回过头来看看 其实不行,自欺欺人啊。
也许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平庸还是聪明,先把时间堆上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