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有一些是以前学到的,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有一些是现学现卖,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步的(当然,我会做基本测试的)。
我相信,这些方法,一定能提升大家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收益。
一、阅读目标:读完记住?那只是阅读的低级阶段
我们先了解一下阅读的目标。
阅读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
为提升理解能力而阅读。
有人读书(比如《斗罗大陆》等网络小说)是以娱乐为目标,鉴于娱乐是建立在获得资讯的基础上,所以归结在“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中。
现在,让我们拿过一本书。
我们在阅读时,对作者说的东西很了解,我们就获得了资讯(但理解能力不一定会增强),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读得非常轻松,完全了解作者想表达的,说明作者和我们的头脑是一个模子中铸出来的,他只是把我们共同了解的东西说了一遍而已。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并不完全了解这本书,那我们知道这本书要说的东西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很幸运,我们读这本书时,不仅获得了资讯,还有可能提升了理解能力。
注意:我说的是“可能提升”。事实上,能不能提升,要视你的阅读方法而定。如果看不懂就去百度查导读,豆瓣查评论,这种不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观点,是无助于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的。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的阅读。不借助任何外力,凭借既有的理解力,玩味眼前字句,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加清楚的理解为止。
这种阅读,是对自己的挑战,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为阅读艺术下一个定义:凭借自己头脑,不借助任何外力,通过玩味书中字句,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只有这样阅读,我们才能获得破茧而出的感觉(当然,这种阅读不是让你埋头死磕,而是有一系列技巧的,以后我们慢慢一起学习)
两种阅读目标有时候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比如我们正在读《万历十五年》,书中的一些史实(资讯)我们熟知,并且可以用既有的理解力来阅读其他史实,这时我们正在完成阅读的第一目标:获得资讯。
而当我们读到“以道德代替法制,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时,发现作者的思路超越了我们原有的理解。我们努力通过书中字句和自己既有的理解能力,判断作者说得对不对,部分对还是全对,并作出了自己的评判,这时,我们或许能完成了阅读的第二个目标,提升了理解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得资讯重要么?非常重要,事实上很多成功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
但理解资讯更加重要。在海量资讯面前,必须通过自己努力辨别这些资讯,理解这些资讯,资讯才有意义。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是高中生阅读水平,就很难理解“去杠杆化”、“自由资本主义”、“客观主义”、“习得性无助”的意义,那就只有通过阅读本来无法理解的相关书籍,来提升自己,理解这些词语的概念和意义。
所以,我并不歧视以获得资讯(或是单纯娱乐)为目标的阅读,只是感觉老天赐予了我们头脑,我们应该在阅读上做得更好。
二、主动阅读:躺在床上是最差的阅读方式
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蒙田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同样读一本书,怎么感觉别人比我读得好呢?
上面我们说,阅读的目标不外乎两种:1、获得资讯(记得住);2、提升理解能力(能解释为什么)。
所以,说别人读得好,可能是记得比你多,也可能是理解能力比你强。
但是从态度上来说,只能有一个解释:别人比你读得更主动。
什么叫主动阅读?
举个例子。比如踢球,你接队友的传球,你可以不动,让球砸在脚面上弹开;也可以使用技巧,轻巧地把球卸下来,为下一个动作做好准备。
阅读亦然。作者把“球”发出来,你得做一个好读者,主动运用自己能力(头脑和方法),想办法接住“球”,才算把书读好。
这里插两句。
第一,我读过的所有阅读指导,都认为躺在床上是最差的阅读方式,加个“一起上床读书吧”的小组,然后每天读得睡眼朦胧,心不在焉,纯粹是浪费时间(我不信你躺在床上,还能做笔记)。
第二,有些人盲目追求阅读速度,以读书多而沾沾自喜,再上网发个贴“我一年怎么读完200本书”的,徒慕虚荣。
这两种都不是正确地态度。前一种可能连获得资讯的目标都无法完成,书成了催眠曲;后一种即使获得了资讯,也难以获得理解能力,用英国诗人蒲伯的话,是“无知的阅读者”。
真正的阅读速度,应该是快慢结合,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这个以后会谈到。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主动阅读者呢?
有人说,要做笔记,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做笔记。有人说,要思考,但有时候我们冥思苦相,却无处着力。
真正的阅读艺术,应该把敏锐地观察、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和省思结合起来。
主动阅读的本质是以书为桥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