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登思美梯山行

作者: 张哲民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10:19 被阅读52次

        七十二坎如云梯”是铜山十八景中较为神秘的一景。其神秘在于《铜山志》或《东山县志》均没有记载此景,而且历朝文人咏赋铜山胜景的诗篇也找不到有关七十二坎,甚至连七十二坎具体位置在哪里,也有不同说法。

    毋庸置疑,七十二坎是西门上后山的一条石阶。为探寻七十二坎,笔者近年来大致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老一辈的口述。县政协文史员陈炳文曾对笔者说,他老家在城内后山笔架石旁边,他清晰地回忆,童年时候他母亲经常叫他去七十二坎赶鸡回家,那时七十二坎就在笔架石西北边,是一片原生态的山坡,石头很多,杂草丛生,山上有一级一级的大石阶,每级有一、两米纵深。为了印证自己的记忆,陈炳文还在五、六年前去请教尚在世的老县委书记李景棠,因为李老书记的老家就在后山。李老书记毫不犹豫地说七十二坎就在后山,他说当年周德兴建古城,他深谙地理,洞悉术数,古城建后他专门建设七十二级大山梯,取这个天地阴阳之成数,既有古城永固之意,同时也调节了上山的坡度。陈炳文还多方采访了原建设局副局长林志雄、原铜陵镇副镇长廖祥云、原商业局干部陈锣等,他们均指出七十二坎在后山上。

    其二,老一辈诗人的作品。笔者通过翻阅家乡诗人关于铜山的诗作,只找到陈秋顺《咏铜山古城十八韻》诗里有一句“西登思美梯山行”,笔者揣测,这应该是唯一一句涉及到七十二坎的诗句了。“西登思美”就明确指出七十二坎的方位就在古城西门“思美”附近,而“梯山行”又指出上山之路是梯行,这和陈炳文所回忆的山坡上有大石阶是相符的。

    其三,老一辈画家的画作。画家谢学文曾创作“七十二坎如云梯”一画,并在其撰写的《铜山十八景游记》中说道:刻有“结山水缘”的巨石就是“七十二坎如云梯”顶峰,原经“西门”上城需步入七十二坎石阶。前不久,我又听到县图书馆馆长游明元介绍说“上世纪七十年代,自己常到外婆家里玩,曾看到墙壁上贴着一张原县外贸公司干部李文吉用炭笔画的“七十二坎如云梯”,画面大致是海滨旁边有一座高山,海面上很多渔船,山脚一条石阶笔直延至山上,山上有很多石头,还有一间庙。笔者非常感兴趣,要求游馆长把记忆中的这张画画出来,游馆长也是画家,欣然应作。谢学文和李文吉的两个画作又进一步印证了七十二坎在西门思美楼右侧后山上。

    历史上的七十二坎已不见了,但其大体的位置就在西门的后山上,最多听说也最有可能的是当年西门到北门这一带都是濒海的悬崖峭壁,山坡陡峭,所以七十二坎就是做在城墙内,为缓解坡度的七十二个大坎,至于终点则有两种说法,一是到山巅既结山水缘石刻这里;一是延伸到北门结束。为了体验古七十二坎的意境,笔者和几个朋友利用五一假期,来到西门思美楼右侧的后山,沿着曲曲的石梯,进行探寻古景之旅。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和暖。我们从行宫(现县图书馆)往北来到西门澳东北边的破澳角,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俏美的大石头,石头底座宽大,高六米左右,宽三米左右,上部两个突兀的石峰,峰颈凹进去,形状非常诙谐奇特,从背部看像一匹骆驼的背峰。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笑止石”,清《铜山志》记载:“笑止石,在西门外海滨,相传此石水中能行五十余步,因人见笑指,乃止。”此时正好有三个小孩在石头上跳闹嬉戏,看着孩子们在石头上玩得那么开心,原来“笑止石”自古就是“儿童乐园”啊!距离“笑止石”两三米紧挨着一座狭小的“竹竿厝”,一个自称八十岁的老大伯坐在门口织网,他告诉笔者,他家的房子是他爷爷建的,爷爷交代家人,这石头亦叫“龙尾石”,是古代一条龙从海里出来,顺着后山直到武庙那里,武庙就位于“龙首穴”,后山顶是“龙脊”,而这石头属于“龙尾穴”,是块宝石,一定不能打,所以他家尽管狭小,也不敢冒犯“龙尾石”。老人家回忆说以前“龙尾石”大部分是在海里,每逢刮风涨潮,海浪拍打到龙尾石,卷起的浪花就像龙腾空似的一样漂亮。

    我们告别了老人家,沿着小巷走到一个“之”字型上山土坡,坡的挡土墙是一些斑驳旧石砌成,我们纷纷猜测这应该是当年西门城墙旧址的位置吧。走上坡进入一条小巷,我们来到“打索埕”,“打索埕”的台阶都是由条石砌成的,显得干净整齐,而当我们拐到山边,则是一段由乱石铺成的石阶,石阶不长,转了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见山上石头簇集,石头下面一间小庙,我们走近一看写着“瓮公”。笔者不禁想起铜陵民间有一句俚语“瓮公瓮妈相看”,此处正和对面九仙山东麓的“瓮妈”庙遥相对望,莫非就是俚语里讲的“瓮公”?“瓮公”庙在铜山很多,这是古城创建以来传承悠久的善举,几百年来,民间都会把无名姓氏遗骸或海难尸骸收敛埋葬,并设“万福公墓”、“瓮公”等,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饭菜祭拜,体现铜山古城人民敬畏生命的传统美德。

    我们绕过“瓮公”庙,沿着陡峭的石阶登到后山的顶峰,山上巨石错落,民居整齐。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写着“结山水缘”,字体秀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站在山峰上,向南看,湛蓝的大海泛着粼粼金光,天空白云朵朵,苏峰巍然耸立,呈现一派“海天一色,烟波浩渺”景色。往后望,东山湾波澜壮阔,眼前渔排鳞次栉比,天边梁山逶迤绵延,呈现“舟船穿梭、鸥鹭翔集”的景象。朝西则古城尽收眼底,远处两座苍翠的大山高耸挺拔,正是铜陵的两座名山,后面是九仙山,刻着“瑶台仙峤”的水操台依然雄伟挺立;前面是威峰山,遗憾的是那个神奇的大伯公山印再也看不到了。

    我们正开心欣赏美景,几个住在这里的老人家,很好客地招呼我们,知道我们来意,一个老渔民指着一块最高处的巨大石头说这是“狮耳石”,“狮耳石”是这里的风水宝地,当年就是周边居民大力阻止,才保住这块狮山最具象征性的石头不被打掉,至今石头上还留着铁钎痕迹。老人家又带我们到下面一排房子的一户居民家里,从走廊上我们看到一块摩崖石刻,写着“小蓬莱”,旁边一块巨石,由于榕树繁茂,杂草掩盖,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海阔天高”几个大字。老渔民请我们去他家喝茶,邻居几个老奶奶也都过来,纷纷介绍这里石头非常多,最俊美的是“狮耳石”和“状元帽石”,还有笔架石、狮舌石、狮乳泉等等,至今这里地址门牌都写着“狮耳”、“狮舌”、“狮美乳”等等。

    从老渔民家的窗户望出去,海风拂面,景色怡人,笔者诗兴涌起:“西门登坎立峰巅,龙尾偎涯海角边;山水结缘游九域,欲寻霞客论云川”。回顾这一天的探寻,收获颇多,从西门澳后面上山的七十二坎已然不见,也不知何时能复建了,但若把山脚下的“龙尾石”、西城墙遗址、西门“思美楼”修复整建,形成西门景带,再把沿山上行的石梯整理美化;山顶上,把“结山水缘”、“小蓬莱”、“海阔天高”等摩崖石刻以及狮耳石、状元帽石、狮乳泉都整理成狮山景带,通过这一条石阶,连接山上山下两个景带,纵揽城南城北两个海景,不也是新时期“七十二坎如云梯”的最好诠释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登思美梯山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dz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