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悬念》,是一本让我惊讶的书。原来很多规律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才疏学浅,天赋有限,琢磨不透而已。为故事设置冲突和悬念,让形形色色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使读者欲罢不能,我在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启发下,找到了写故事的“小魔法”,一起来探讨吧!
打破常态,让人物置身于麻烦之中
让读者魂不守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麻烦缠身的人物。
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曾说过:“伟大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人生,只是把庸庸碌碌的部分给剔除掉了而已。”一个没有麻烦的场景,便是庸庸碌碌的部分。一个没有遭遇考验、危险、挑战、险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人物,便是没有吸引力的人物。所以,制造麻烦就是作者的分内工作。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便说:“唯恐天下不乱,乃作家职责所系,责无旁贷。”
举个栗子:写史写成巅峰之作,“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司马迁在《鸿门宴》这个故事里,一开始便把主人公刘邦置于麻烦之中:因为先入关,想称王,项羽要灭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这种麻烦越难解决,读者越能被吸引。“令人满意的小说必须以死亡为赌注。” 一号人物面临死亡的威胁,且无法逃避,不可逆转,这样才足以震惊读者。
死亡可分为三种:肉体的死亡,职场的死亡,心理的死亡,必须有人遭受生死攸关的考验。
《鸿门宴》中,刘邦所遭遇的便是肉体的死亡危机。《沉默的羔羊》中,女主角即将面临的是职场的死亡——一个实习生的执法生涯在开始之前就可能结束。《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被娘家逼迫回到已离婚的夫家去做寡妇,这无疑是对尊严的挑战,即“心灵的死亡”。
当然,我们的故事并不见得都那么极端,把它引申一下,也可以理解为“变化”或“变故”,是一种把人物推出常态的力量。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的,无法回头,人物只能全力以赴去解决危机,努力使生活回归常态。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开头便是“双腿瘫痪后……”,这是他人生遇到的最大危机和变故,自此生活失去了平衡。
在此,奉上巴纳比·康拉德的至理名言:“一旦人物摊上了事,摊上了大事,那么其摆脱困境的千方百计则可美其名曰‘编排情节’”。
制造冲突,为故事设置主线
制造完麻烦,我们便有了故事的主线——解决麻烦。麻烦并不好解决,因为主人公一定会遇到“冲突”。众所周知,冲突是故事的引擎,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性。
冲突是指两个以上势不两立的方面之间的矛盾冲撞。注意,冲突的一方必须是人,因为这一方必须拥有实施意志的能力。至于另一方,则可以是环境,也可以是另一人(俗称“反派”),也可以是自己,一般是自己的某种观念或者心灵禁锢。
如《鸿门宴》,刘邦面临的冲突是:称王的确是自己的心愿,但眼下实力还不够,一旦和项羽火拼,自己死无葬身之地。(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实力悬殊。)从本质上说,“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刘项之间展开了对最高权力的争夺,这是隐藏在此次宴会下的终极冲突。
事实上,抓住了冲突,也就抓住了故事的主线。鲁迅的《祝福》里,冲突层次非常丰富:祥林嫂和婆婆的冲突——她只能偷跑出来做工,这是人权与族权相冲突;“贞洁观念”(夫权)和婆婆意志(族权)的冲突——她既不可以嫁,也不可以不嫁,这是夫权与族权相冲突,同时也是对人权的极度忽视。而被迫改嫁之后,鲁镇人认为她是“不洁”之身,没有资格敬鬼神;丈夫不幸去世,又背上了“不祥”的罪名,这是“观念”和“事实”的冲突,也是个人与环境的冲突。最可怕的是,祥林嫂命不由己,多遭不幸,却要被人耻笑和孤立,本是世道残酷、冷漠,祥林嫂却要去捐门槛,认同了自身的“罪孽”——后天的观念压抑和扭曲了人的本性,而被毒害的个体却完全不自知,这是最深层次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层层深入,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荒谬和残酷,成就了不朽的文学名篇。
冲突设置得越巧妙,问题揭示得越深刻,故事便越精彩。当然,一般来说,要营造多层次的冲突实属不易,把一两种冲突营造到极致,已是不凡。比如《倾城之恋》:跟张爱玲学冲突与悬念设计
悬而未决,让读者魂不守舍
设置好冲突之后,不要忘记这一点:让故事始终充满悬念,把你的故事变成一个谜。
《鸿门宴》中,我们始终为刘邦悬心:他能否自救?项羽和范增会不会杀刘邦?即便我们已知历史的最终走向,也不免好奇:刘邦是如何一步步解除危机的?
“后来怎么样了?”悬念给小说制造了一种吸引人的、捉摸不定的感觉。读者不知道后事如何,便会手不释卷地继续读下去,直到找到答案为止。以《神雕侠侣》为例,杨过的身世之谜,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杨过知道真相之后的反应;而他和小龙女之间的虐恋,更是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让我们不自觉地悬心他们爱情的走向和结局。
畅销书作家德拉布朗认为:“如果可能,在小说的第一页就给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但不给出问题的答案,直到最后几页才说出答案。“把答案“安全地存放好”,让冲突悬而未决,最好还能徐疾得当,收放自如,制造一些迂回曲折,强化故事的张力。
比如近期上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皮特·帕克在追查秃鹫下落的过程中,不慎把轮船弄坏,蜘蛛服被托尼收回。本已艰难的任务至此更加无望完成,这为结局的大反转带来巨大的惊喜,也是人物成长的一个重要铺垫。“如果你没有装备就一无是处,那你就更不应该拥有它。”托尼的出现看似放缓了影片节奏,其实是在为结尾蓄势,同时给故事带来主题的升华。
创造一个值得追随的男/女主角
如果仅仅是设置冲突和悬念,可能会促使你的故事成功,如流行的动作片和商业片。但真正让读者难以忘怀的,却是故事中的人物。正如日本作家大泽在昌所说:“有趣的小说,是角色和情节有机结合的作品。”只是角色鲜明的小说并不会成为有趣的作品,而情节无论多么波澜起伏,如果角色苍白平庸,同样称不上有趣。
《鸿门宴》中,让我们惊叹不已的,不止是张弛有度的情节,更是刘邦解除危机的公关能力(审时度势、巧舌如簧、善于机变)、张良的谋士风范(处变不惊、多谋善断、进退有据)和樊哙的将士之勇(机智勇猛、胆略过人)。
事实上,故事的精髓正在于:记录人物如何应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麻烦事,人物在此过程中所表现的智慧、勇气以及强大的意志力,是让读者跟随的关键因素。“主人公有能力令人信服地追求其欲望对象”,编剧经典著作《故事》的作者罗伯特·麦基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主人公的性格表征各异,但核心且首要的特质却往往表现为“意志力”,因为这是解决冲突、克服困难的必备能力。如《飘》中的斯佳丽,虚荣又造作,但我们仍爱得深沉,不就是迷她身上那股子打不死的倔强么?《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数十年的忍耐、布局,终获自由,是我们对这部作品念念不忘的原因;而《琅琊榜》中,梅长苏用病体支撑自己复仇的信念,呕心沥血扶靖王登基,终成为观众又敬又爱的男神。
可见,让故事波澜起伏,激情澎湃的,不止于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揣摩与思考。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创造有价值的、值得追随的人物,因为人物才是故事的情感共鸣点,也是读者真正关注的对象。
以上,便是故事的开头、主线、情节、人物为“波澜起伏”所能贡献的力量,看完之后,是不是跃跃欲试想写个故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