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可能被这个建议吓到了

你可能被这个建议吓到了

作者: 不许人间少白头 | 来源:发表于2024-01-04 06:47 被阅读0次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开始学习新东西时,你是先求多,还是先求好呢?

是先求多,不管三七二十一,瞎做几遍再说;

还是先求好,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全力准备,认真做到最好?

换句话说就是:重量不重质 or 重质不重量?

我直接说我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先求多,先重量不重质。

所以当大家学习新技能时,我都会建议别人先把数量达标,再求质量。

先别急着反驳,我知道质很重要,甚至是最核心的部分。

但别着急,看完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你就明白,我为什么建议学习新东西时,先在数量上下功夫了。

01.你一定在读书时学到过这句话:量变产生质变。这句话在政治马哲里是一个必考点,每个人都背得滚瓜烂熟。

但在生活中,大家却都选择性遗忘了,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

很多人在刚开始学习一样东西时,总是一开始就想象自己要交出一个不错的东西。

可能也是因为展示案例过于光彩,于是导致我们看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不那么尽人意时,会略微受打击。

学技能也是这样,人际交往也是这样,我们希望第一次做就能拿出个不错的作品,希望第一次谈恋爱就能遇到个不错的人,结果很快被现实挫得心灰意冷。

但我想安慰你的是,这都没关系的。

因为此时的你,仅仅只处在「量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需求量,无需求质。

02.许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学习一样东西,往往就是在该关注量,安心积累量变的时候,跳跃过去,关注了现阶段的自己,所控制不了的质变。

别忘了啊,你只是个初学者。

你要知道,数量是现在的你能控制的,质量却不是现在的你能控制的。

你要拿捏好你「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这个区间。

所以每当你感受到挫败时,都可以像这样反思一下:我是不是太看得起自己,乃至于过早把自己放到了“求质不求量”的阶段?

作为初学者,其实你的思考方向应该是:先去尽量多做,做不好时,你只需要告诉自己“现在的我只求多,不求好”。

总之,过早的求质,只能让自己感受到“为什么我怎么都做不好呢?”的挫败感。

但如果是先求量,你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做,不断看见自己的进步,而感到开心。

03.有一位平平无奇的29岁的男人,决心要做一个职业小说家。

当然,刚立这个flag的时候,他也算是个零基础的小白。

但他立即就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了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

每天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到点了就从床上弹起。

泡咖啡,吃点心,不刷脸书、不补回笼觉也不思考人生,立即开始写。

写多久?五六个小时,写到上午十点为止。

写多少字?每天写两屏半(Mac电脑),换算成出版书,就是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差不多4000字。写了八页实在写不下去怎么办?逼自己写满十页,像刀架在脖子上那样。

无论写得有多烂,坚持了整整三十年。最后,他成为职业小说家了吗?

我想机灵的读者都猜到他是谁了,那我再加一个更确定的条件:他还每天都坚持跑步。

哈哈,猜到了吧?没错,他就是村上春树。

非职业的人,觉得写作是个吃灵感的活儿,老天爷赏饭吃了,有灵感了就能文思泉涌,啥时候没有灵感就废了,什么都写不出来。

但职业的人,从来不把灵感看做写作核心的一部分。梁文道就说:如果你是职业的,你还讲灵感,那么你就完蛋了。

职业的人是没有资格讲灵感的。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就算今天没有状态,也必须得写,因为“写”这个动作,是唯一能靠自己控制的事。

在任何领域想做好,都是这么个无可奈何的逻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而这个你唯一能靠自己去创造的条件,就是积累“量”。

所以,写作是这样。

很多知名作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在刚开始,你只需要不停地写下来就好,无论你在想的是什么,第一步,先写下来。

好文章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而不断地修改的前提就是,你有东西可改。

只有你把你自己杂乱的思想先写下来,整理出来,你才有可能在百八十篇后,改出厉害的作品。

有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例子,雨果写《巴黎圣母院》这本世界名著时,只用了六个月。

这还是因为编辑一直在催稿,才只能硬赶着写。重点不是拖延症,而是,到底得有多可怕的积累,才能在六个月写出一本世界名著?

人际交往也是这样。

你不能奢求在一开始,就遇到一个质量很高的伴侣,且不论这是概率多小的随机事件,就算遇上了,如此完美的人家也未必看得上你。(扎心了)

你们需要相处、磨合,需要时间的量变,才能互相把对方去影响,塑造成最适合自己的那个样子。

我们当然可以一开始就追求质,但说句比较残酷的现实:想在一开始就做出不错的成绩,这是和天赋、灵感有关的,而这并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

我们唯一能自由控制的东西,就是自己要不要先去做,以及做多少。

我们可以控制的是量,是做的时间和频率,是自己的手。所以,第一求量,第二求质。

不过需要注意,哪怕是为了量的积累,也不能一直去做些没有意义的,机械性的输出和学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同学:就是听课笔记做得贼漂亮,错题本抄得贼认真的模范同学。

但是最后成绩单出来,这部分同学往往考得都不咋样。

他们的笔记记得最多最全,实验报告字抄得比谁都多,也比谁都注重“量”。

但为什么,他们的量变没有产生质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量”,并没有形成积累。

量变到达质变,是在一个精准的领域,积累到一个爆发点后才能产生的结果。

他们或许记笔记非常认真,写了许多字,但只是copy书本上的知识点是没有用的。

复习的目的是考试,最重要的是做对题,会用公式算,摸清楚出题的套路。

至于抄在本子上的字迹是不是美观,排列是不是工整,对于解题能力不会有一点提升,也没啥影响。

所以在记笔记这件事上的“量”,并不能反映到学习能力上。

学习方法才是真正让你升级的核心,机械的听课,记笔记是永远无法成为学霸的。

同理读书也是,读100本,200本书的人就一定变厉害了吗?

不一定,要看他读的是什么书,以及读书的时候到底看进去了多少。

积累不够,何谈质变。

所以,为了达成「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你真正该做的是:

1、找准自己想要达到质变的那个领域,千万别找偏了定位。

例如,看100本霸道总裁你会变成玛丽苏恋爱脑,但看100本博物杂志你就会变成行走图书馆。

2、在这个领域大量的输出,但不能只做动作,而是要去思考和内化,形成积累。

例如,抄100本笔记你会变成打字机,但刷100套题你就会变成学霸。

最后,给你总结一下:

1、不要过早把自己放到“求质不求量”的阶段,做得好不好那是下一个阶段该考虑的事。

2、在学习初期,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量,所以第一求量,第二再求质。

3、只有动作的量变是不够的,能够产生“积累”的量变才有意义。

还有,记得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我知道在一开始大家都可能会做得还不够熟练,会怀疑自己。

但没关系,因为重要的是,你要尽快去开始这个过程,尽快接受这个过程,最后,才能尽快渡过这个过程。

总之,先去做,先去做,先去做。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如果这篇文章,给了你一些收获和启发,就点一个赞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

  • 被吓

    昨天晚上正在家里摆弄刚买回来的小玩意,忽然听到背后一阵轻微的声音,恍惚的往回看,意识模糊的看到了龙运光,脑子里潜意...

  • 彤彤的绘画_仿真老鼠

    妈妈下班了,我和弟弟商量好下班后用那只仿真的小老鼠吓吓妈妈 妈妈果然被吓到了哈哈 (奶奶买这个给我们干嘛呢,看同学...

  • 吓吓你

  • 笃信自己的明天会更美好

    现在有个流行的建议“活在当下”,我觉得这个建议并不明智。有些人可能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没错是永恒的当下。 你要是被...

  • 被吓醒

    这段时间比较忙,一直没有更新文章。 昨天下午开车送大姨回家的路上,接到课题组老大的电话,被安排到任...

  • 被吓醒了

    梦里宝贝小恙,我却被麻醉,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那种四肢麻木,整个人往下坠去的感觉。 之后醒来。动了动手指。晃了晃脚丫,...

  • 【佩杉·第36篇】 练瑜伽遇到瓶颈期?给你5个建议,试试这样调整

    练瑜伽遇到瓶颈期?给你5个建议,试试这样调整... 如果你练瑜伽到了瓶颈期,很多老师可能会建议你,“回到呼吸”。 ...

  • 我可能会先被吓s吧

    这几天都有点胆战心惊,一直在新冠的阴影下。 周六的时候,爸说人有点难受,自己感冒了。我脑子过了很多遍,如果是因为新...

  • 活着,本就是一种修行

    当你看到这篇日记时我应该已经浑然入睡,可能还做着美梦,也有可能是噩梦,至少今天是被吓醒的。 当夜幕降临,你联系不上...

  • ‘吓尿指数’低,说明你更容易被骗!

    有个词叫“吓尿指数”,是说一个人去到多久之后的未来会明你更容易被吓尿。 比如乾隆皇帝突然穿越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能被这个建议吓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gv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