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时已经是晚上12点,公园里积着厚厚的雪,果然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春夏秋冬全来一遍。
第二天收拾好,我和坚仔就去到念念不忘的雍和宫,去雍和宫是巧合,曾经我也宣称自己信马列,在念书那会儿,我一个学长多次考学不顺(在此深深的钦佩他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他说“小不点儿,一起去雍和宫拜拜”,我欣然同意,以一个游客的好奇心理。寺庙里有很多年轻人,打扮潮流,或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或穿马丁靴破洞裤带着大链子,这样桀骜不驯的打扮在这静谧和弥漫着香火气的环境里实在有些怪异,我观察了一会儿,他们双手合十,双眼紧闭,虔诚许愿,和身旁的学长一样。那一年,学长告诉我他考上了,以特别优异的成绩,他说雍和宫求学业事业准果然是真的,我说这是功夫下得深。
2015年年初,大概是我在学业路上走得最艰难的时候,通过层层选拔我被确定去往韩国,不料在培训时因客观原因被告知无法前往,那时候我是小班班长,和班里的同学老师都相处愉快,无法前去对我是巨大的打击,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感恩,老天让我在低谷时还给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北语老师给我的帮助无以言表,小班老师的榜样力量…(16年夏天回国,我在北大学习培训,很有缘分,小班的蔡老师刚好坐在我的前面,这世界真的太小)再后来,又是一层一层的考试,英国威尔士,泰国,南非,再后来英国,这段历程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看清了一些现实,挫折教育胜过我过去四年的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感谢给过我帮助的所有人。也正是这一段挫折,让我和雍和宫结缘。有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其实真正的痛苦是哀莫大于心不死,在希望重燃和失望不断的交替中,我深深的无力和绝望,偶然之间我想到了雍和宫,再次去时,我以一个虔诚的信徒心理。那一年,我去到了英国。
是真的信则灵吗?关于宗教和信仰,中国人是最没有资格谈论的,我当然也不例外。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位中国的知名人士提到当今的年轻人焦躁不安,要在短短十年里搞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除了暴富,无以解忧。对比我自己的现状,倒是深有体会,常常陷入困顿之中。快餐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容易让人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北京时和好友聚会,她们说每天都忙着工作一有机会就给自己充电,比如学习PS、摄影、健身、外语、绘画… 有公务员有名牌学校的老师有名企的HR,而我呢?工作之余最多的是给手机充电,对比起来,我有些羞愧难当。我说不考虑买房买车结婚吗?其中一个说还很年轻,先搞好精神富有。我忙碌着计划着买房买车,忽视了一些情感,忘掉了自己的初心…多么醍醐灌顶。何以解忧,真的只有爆富吗?兢兢业业的在工作岗位上付出的人不见得就是为了得到多少物质回报。我突然明白了何以解忧的“忧”在一些人看来是苦大仇深,而一些人却不以为然。当你真正的把它看得重要时,你的生活再无乐趣。生命是一条单行线,所有人都通向死亡,云淡风轻时惨淡愁云时又有何异?为什么那么多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是因为大多人不信天地不信鬼神,只信金钱,所以才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人性不可扭曲…
在北京的后面几天,每天都是聚餐,导师同学。有的人乖吝,有的人谦逊,很多人少了锐气。
我在英国时,住在奥马小镇,很幸运的认识了一些当地人,成为了朋友,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急躁,对比起来,我们的生活是生存,而他们是真正的在生活。
你看开了,世界就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