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台”一词听起来挺高大上,在很多销售业务员的嘴里,它就是用来压制客户的有力工具。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原有的老式系统已经越来越支撑不住现有的需求。在构建智慧平台中,很多人都可能会陷入不知道为什么建设它的重要性,还有人云亦云,“竞争公司有,我们也要有”,在很多的市场分析报告都隐含着这层意思。那么,让我们先停下来想一下,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构建智慧平台?如何体现出“智慧”?
为什么要构建平台?
融
在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我们都会用不同的设备来解决问题。比如:天暗了,我们要开灯;天热了,我们会开空调。这样就会出现不同设备一起作业的情况。它们看似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像类似这种场景我们会提出越来越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在一个酷热的夏天,你刚从公司下班回家时,家里的空调窗帘等设备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为你服务。那么要想符合这样的场景,前提是只有不同类型设备可以互通互畅,所处于同一个平台内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复杂需求。
根
根是树根,也是源头的意思。在我们日常,上班时一般使用电脑进行办公,可能还会挂着微信;在休闲时,我们肯定也会使用手机微信来进行社交。但二者的数据都是互通互畅的,也就是使用同一个数据源。平台也是一个道理,只有建立起平台,通过开放数据接口给不同类型的设备。倘若像以往,管理门禁的又是一个子系统,报警主机的又是一个子系统,这样就会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后期的业务需求扩展性就会很差。
潮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社会的资源呈现出越来越中心化的趋势发展,社群的崛起、资本资源的高度聚集使得,整个科技浪潮呈现这种趋势发展。为了后期的业务扩展性,更多的甲方更倾向于选择平台类型建设,而且在之前选择子系统是由于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发展还不够火候,但在当下,基础技术都逐渐完善起来并且是呈现增量的形式发展,那么,构建平台已经成为可能和时代的选择。
如何体现出智慧?
现在出现在我们日常的IT系统还是存于很初级的阶段,在迈向智慧化层级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像我们日常的刷卡开门、红外感应等都是比较机械化,在单片机上跑一个24小时运行的程序一个死循环地执行事件指令去满足单一场景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为行动越来越复杂,单一的场景需求已经不能够得到满足,那么,AI的出现就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体现出系统的智慧化。
让系统能够通过数据来驱动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策略,让它能够越加符合现实中的复杂场景。就像现在的电商平台做到千人千面一样,系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来变动推送不同的策略数据以满足预设的场景需求。
未来程序应该更要关注算法方面的合理性并且能够通过自我学习来输出最优的执行指令或动作。系统的智慧程度也是跟这个息息相关。
以上通过回答:为什么要构建智慧平台?如何体现出“智慧”?两个问题来初步探索构建智慧平台的思路。对于这两个问题,你的看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