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是无意间在jd上买书的时候顺便买下来的,当时只是看到这本书的评论特别高,感觉应该还是不错的,就买了下来。买回来一看原来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这段时间开始仔细的一点点阅读,感觉写的确实不错,有些章节的内容让我明白了了当下一些比较流行的事情的原因。
影响力的武器
一个老板由于自己潦草,本来准备1/2价格甩卖的商品,结果以2倍的价格卖出了所有的商品,这个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按一下就播放
人们会习惯性的处理一些认为很平常的事情。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贵的就等于东西好等等一些思维模式都是按一下就播放的思维模式。我们怎么减少别人利用这些思维模式对我们的伤害。
渔利的奸商
商家会在特定的时间点,比较逢年过节主动的调高价格,让很多客户看到价格比较高,这个东西就应该挺好的错觉。
以柔克刚
我们在遇到别人利用这些心理战术时,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怎么回绝别人。
互惠
互惠原理如何起作用
你会对曾经帮助你的人显得更加的亲近
-
互惠原理所向披靡
有一些要求,要是没有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为被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自己的相关请求。
-
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
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会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
互惠原理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
有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里欢迎的。
互惠式让步
有的人会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大的请求,其实这个请求作为被请求者根本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时候请求者会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请求,作为被请求这个感觉请求者已经做了让步,我们这个时候就会有亏欠感,很容易就答应请求者的诉求。
如何拒绝
要抵挡应用了互惠原理的请求者,你我面对的将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们往往先向我们示好、主动让步,从而让我们顺从。如果别人的提议赞同就接受,如果提议自己不赞同并且有企图,那我们就不用理会。
承诺与一致
承诺与一致的原理主要是说,人们一旦作出了一个选择或者确定了自己的立场,每个人就会由于外在的以及内心的压力,使得自己的言行与前面的选择或者立场保持一致。同时,在这些压力之下我们也会想方设法的证明自己的承诺或者立场是正确的。
言出必行
人们为什么推崇言出必行,依照人们普遍的感觉,言行不一致是一种不可取的人格特征。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这个就是文化
承诺是关键
-
奇妙的行为:
如果让一个人将自己认同的事情通过书面的形式写出来,会加重对这份承诺的认同感;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立军令状的原因吧,把承诺的等级升高到另一个高度。
-
众目睽睽:
公开的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当我们在公开的场合或者对一些比较尊敬的人公开做一些承诺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自己的一种立场,我们便产生了维持这个立场的动机,以便其他人感觉到承诺的兑现。其实这一条一下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最近看到很多人热衷于打卡,通过打卡的方式在约束自己,其中的原理其实应该就是在很多人面前做了公开的承诺,从而具有持久的效力。
-
额外的努力
为了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一条主要是通过讲述部落的成人礼以及“兄弟会“ 的例子,人们如果通过耗费了巨大的努力以后获得了认可,那么就表示自己对自己做的这个决定非常的认可,这就变相的承诺了。
-
内心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这种场景:走到某个商场看到宣传,现在在做打折活动,但是进去之后发现并没有打折,商场的销售人员告诉你,打折活动是前两天的,但是宣传海报没有及时的扯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着我们自然进来了,就随便逛逛看看是否有需要购买的东西。这个时候为什么我们没有掉头就走,大部分原因是我们认可了自己的选择,为了让自己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另外一个案例就是“抛低球“的策略,先打折或者其他方式让你进入购买,而后以各种理由取消,这个时候还是会购买的。
-
如何拒绝
已经知道了前面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怎么拒绝呢,这个时候要问问自己最初的想法,如果没有这些铺垫我会不会还选择,遵从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就是,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形式。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其实大家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实际好坏,但是感觉大家都买了应该不会太差;这个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社会认同,这个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楼盘在卖房的时候会雇佣一些假装买房的人到现场的原因吧。对于大多数的广告也是同样的方法,他们比较喜欢告诉我们一种产品“增速最快“或者“销量最大“,这样就从侧面说明他们的产品质量有多好了,这应该和淘宝上的刷单排名也是有的一拼。
死亡原因:不确定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行太大的时候,我们最后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时正确的。在路边有人受伤的情况下,如果周围的人经过发现这个人受伤,但是没有人去管,这个时候其他人看到了也不会主动上去处理这个事情。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这样判断的:既然没人在乎,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怎么打破周边人的心理状态,指定一个人,明确的告诉他现在自己的状态,让这个人确定你的状态,而不是让他根据周围的人自己去判断。
有样学样
我们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年轻人在叛逆期的时候总是感觉和自己的父母聊不到一起,和同年人有共同的语言。这个时候往往会根据社会认同来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合适,当然这个是针对同年人的。
喜好
其实大部分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处理自己的一些实际关系或者工作,我们会更原意与我们有共同爱好的人交往、更容易答应我们喜欢的人的一些要求。
我喜欢你的理由
-
外表魅力
这里主要是讲述了我们平时的一些行为活动。通常情况下当有一个外表比较好看的人来向你提出要求时,你会更容易答应别人。那些长的比较面善、诚实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这个问题折射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场景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我们在求职时需要穿着得体,除了让面试官感觉我们比较重视,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在一开始的时候让面试官喜欢上我们,当喜欢上我们以后他就会不停的找到你的优点来证明我的喜欢是正确的。
-
相似性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在聊车的时候如果另外一个人也是车的爱好者,这时候他们会共同的话题,关系很容易就拉到的一起。一起抽烟的、打台球的等等大家找到了你我的相似之处,会有更多的话题,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很容易的喜欢上对方,这个时候如果提出要求就更容易被接受。销售人员有的时候就会利用这个技能来与你套近乎。
-
恭维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话,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别人对你说好话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对他有好感并喜欢上他。
-
接触与合作
现在很多的培训在还是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破冰的活动,就是让大家做一些身体的接触、室外任务的完成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大家相互熟悉。后面会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大家紧密的合作,并把大家的利益帮到的一起。当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家彼此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
条件反射和关联
明星代言广告,有的人因为喜欢这个明星,自然会对这个产品产生好感。穿警服的人我们会认为他是警察,会更容易相信他。诈骗分子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实施诈骗。
如何拒绝
想清楚自己的真正诉求。
权威
我们在大多时候会被权威蒙蔽自己的判断,也会让一些人利用一些看起来很权威欺骗我们,并从中获得自己的利益。
盲目服从的诱惑和危险
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变得不相关了。
内涵不是内容
-
头衔
很多人在看到某个人的头衔时,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习惯,如果这个人是专家,在脑海里面自然的就认为这个人是比较有权威的,能力应该很强。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的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
-
衣着
有些衣着打扮让人看起来比较的专业权威,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
身份标志
开着豪车的人跟在后面的车子不会轻易的按下喇叭,但是如果跟在以后普通车后面,如果遇到红绿灯,更容易按下喇叭。
如何拒绝
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
稀缺
物以稀为贵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在物品比较少的情况下,会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逆反心理
我们通常会根据活动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的判断它的质量。如果一样东西,让我们很难获取到,这个时候会给你的错觉是,这个东西质量、价值肯定很高。
最佳条件
在比较合理的时间点来使用稀缺的重要性,在商场大促的时候,商场会告诉你这个商品的存量已经不多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去争抢,这个时候很多人不会感觉到这个东西的真正价值,而是产生了错觉,这个东西我抢到了肯定很值。一个卖车的小伙子会同时叫三个人来看车,按顺序让看车的人办理相关手续,这个过程中会让每个人出现错误的错觉,第一个人感觉如果我不买的话,第二个人很可能很快就买去了,我就没有思考时间了,但对于第二个人会交集的等待第一个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车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自然,它的价值这个时候会因为外界原因让买车的人忽略了一些细节。
如何拒绝
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总结
其实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其实感触还是满多的,以前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给我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以前其实我对于穿着打扮不是很在意的,在权威和喜好一章中无发现这个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在以后出席一些场合还是需要注意的,面试、会议等场景,如果你的穿着得体会让别人喜欢上你,和你会有更多的话题,会感觉你比较的权威等等,总之会带来很多意向不到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