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信息技术的特点有哪些呢?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3)功能的强大化;畅言系统中的电子课本和白板蕴含了诸如标注、聚焦、拍照、幕布、拖动、画图、直接获取资源等等功能,几乎囊括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全部所需。
(4)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阃的限制。
(5)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那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是什么呢?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入与入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3)教育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人机交互,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尽管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可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缺乏感情色彩,缺乏机动性等。语文课教学除了要灌输知识,还要实行情感熏陶,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就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这种交流方式渗透着感情碰撞,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推行情感教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度依赖课件,忽略感情情境的创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沟通就会变得生硬,很难引起心灵共鸣。显而易见,即使再优质的课件也不能替代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要从心灵上感化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的亲自引导。
2.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略教学目标 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本末倒置,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为了凸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课堂上播放很多图片和声像资料,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丰富多彩的图片所吸引,完全忽略了课本上内容,长此以往,信息技术反而成了课堂教学的桎梏。 3.老师的引导性地位被动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学习的主人,老师仅仅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可是很多老师却被它牵着鼻子走,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课件制作,忽略了知识点的灌输,也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更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是把课件内容读出来,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三、对策
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语文教学已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改革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我们应认清形势,不能盲目追从。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先进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最终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使用现代化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创建出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学生间的高效合作,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将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2.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从大局出发,对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实施系统性的研究。理清这些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而决定是否需要信息技术,运用哪种信息技术,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何处使用信息技术等,将信息技术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出来,确保学生既能掌握知识点,又能欣赏到优美的图片。
3.强调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既有很多优势,又存在一些弊端。教学相长,老师既承担着灌输知识的任务,还担任着情感培养的职责,这些任务是不能仅仅凭借信息技术这一途径去实现的。因此,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语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切教学手段、技术和设备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