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上海滩》)
《万水千山总是情》,“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万水千山总是情》)
《大侠霍元甲》,"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万里长城永不倒》)
林海的私人音乐DJ栏目《在云端》最新一期节目是温故港剧和港乐的,他精心挑选了一组视为港乐耳朵启蒙的港剧主题歌,惹得大家直呼过瘾。
如果你和我年龄相仿,那一定也会很熟悉上面三首港剧主题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旋律为我们几代人带来对香港音乐的混沌启蒙,也给了我们机会得以见证到港剧的崛起和鼎盛。
有知名音乐人形容港乐和港剧是一对并蒂莲,它们交相辉映,彼此成全,在内陆影视娱乐文化还不发达的时代里,香港电视连续剧的引入为大陆几亿人奉献了一道精美的文娱大餐。我们在港剧里认识彼时正值当打之年的一众香港艺人,我们在配套主题歌里欣赏粤语歌曲的温润细腻。
就好像我们在83版《射雕英雄传》的热播中走进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也在耳熟能详的《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和《一生有意义》三部主题曲里,感受到金戈铁马和儿女情长,而那优美动人的旋律里住着永远的翁美玲版蓉儿,她人始终没有机会替代。

这些港剧具体什么时候被引进到内地,又是哪个先哪个后,我真不大记得了,包括电视剧情,现在脑子里应该只留有一些碎片样的记忆了,但是对主题歌的印象却是非常固执。
而且很奇怪的一点,感觉这些粤语歌是一定要用粤语演唱的,哪怕是用错的超级离谱的自创发音,因为一旦改成普通话,似乎原本粤语歌曲里的韵味就大打折扣。
有个说法认为,相对普通话来说,粤语歌用词偏古韵,或铿锵有力,或婉转动人,有种复古的质感,别有一番风味。
另一方面,粤语歌还有一种音调上的美。普通话是四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就非常明显,它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再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音律美更加突出。
我对粤语是一窍不通的,但是有听说过当时港乐的音乐词曲创作人确实文化底蕴深厚,他们的才情为港剧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很多今天香港娱乐圈的常青树正是在港剧的繁荣发展时代里开启了他们的巨星养成之路。
《猎鹰》里的刘德华,《流氓大亨》里的万梓良和郑裕玲,《义不容情》里的温兆伦和刘嘉玲,港剧好像一扇窗户,一方面展现出来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身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繁华,另一方面也把香港流行音乐中的缠绵缱绻和江湖侠情种到我们的心坎,哪怕只是一次短暂邂逅,那旋律却生了根发了芽再也抹不去。

今天,随着内娱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港剧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港乐不少新人迭出,而且唱功了得,最近某卫视就推出港乐专场,邀请香港新老艺人联袂同台再现粤语歌曲的精彩和感动,港乐好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奇怪,怎么最近很喜欢怀旧呢?是老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