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一句有意思的北京话叫“姥姥”!。什么意思?就是示威、叫板、不服、不忿、拒绝、不顺、不從、不满意、轻视。不管多大多小的事,只要不顺心话不投机,就隨囗一句“姥姥”!看来姥姥的地位在人们心目中是超越奶奶的。如果在外交场合出现姥姥这个潜台词,那就更可笑了。用姥姥这个词表示态度,是对姥姥地位的抬高还是贬低呢,是褒还是贬呢,是重视还是轻视呢?是拿姥姥当保护伞还是当擋箭牌呢?总觉得拿姥姥说不忿不服不顺,不从,拒绝的话;似乎是"脖扔盖上钉掌,离蹄太远"。不是老北京人,很难说明白这是什么″幺蛾子曲牌″。不过气不顺時骂句姥姥,也很消气消曙败火。也有把不服别人说成“瞧你那德行”,这句损人话伤人也比较重。
那用″姥姥″这句话来表示轻视和不服不忿和话不投机,其由来及初出处如何呢?
北京方言″姥姥″,由来及初出处主要源自满语,姥姥,这个词在北京话中并不是称呼外祖母的意思,而是表示″没门儿″,″休想"等意思,表達一种坚决不干不服从的决心,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满语,具说满语中姥姥一词,原意指乱淡,多言嘴碎嘚哔无忌之人,后来演变为不相信,不可能,没门儿,不行等意思,此外,满语中存在与姥姥发音相近的词汇,如:″LαK、αkuu",意为不当、不适合、这些解释都表明姥姥在北京话当中的使用和含义与满语有密切关系,尽管这解释有些牵强,但又无其它让人信服的说法。
姥姥,又是语气助词,有拒绝的意思。不管怎么释义,″姥姥″这个词挺有意思,人在不耐烦、气不顺、抗上不满的情况下,来句姥姥,就可以撒气漏风洩火。岂不是自慰泄愤的好方法。他姥姥的、你姥姥的、姥姥、姥姥的,没有自骂我姥姥的。面对过去现实和末来的威脅叫声姥姥,不认可是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