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申论热点详解(48)——十九大报告全文领学3

2019年申论热点详解(48)——十九大报告全文领学3

作者: 白话有无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09:12 被阅读4次

        由于十九大报告内容较长,涉及方方面面的权威论述又较多,所以此次全文领读需要分几篇才能上传完成,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持续关注我的更新,今天是第三篇。

        此处承接上一篇学习

      相关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做出的十九大报告全文

   

        10、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关论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a.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b.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e.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f.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g.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11、民主政治相关论述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

        b.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c.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d.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e.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f.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g.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12、文化自信相关论述(常考热点,必背)

        a.(总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b.(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c.(要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d.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13、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a.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c.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d.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e.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f.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g.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申论热点详解(48)——十九大报告全文领学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w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