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白起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一生征战近四十年,所向披靡,经历大小七十余战均无败绩,为秦国攻占七十余座城。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名将,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让天下胆寒。可以说当时的六国,没有一个敢与秦国一战,全都是拜白起所赐。
然而毛遂说:“白起,小竖子耳”。为什么像白起这种名动天下、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会被人以“竖子”二字形容呢?归根结底,还是不懂政治惹的祸。有的人在业务上做得似乎很出色,然而对于职场上的政治一窍不通,还非常抵触学习,觉得学习这些“办公室兵法”都是小人行径,自己只要业务做得好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就在长平之战,白起立下赫赫战功的两年之后,白起先是被贬官,后来被逐出咸阳,最终被秦昭王下令自裁。为何白起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我们来分析分析,并且引以为鉴。
1、 没有博弈意识
白起从一个小军官,爬上高位,然而“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真理”。他的地位是提高了,然而对于权力的认知,始终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高度。
和商业不一样,权力上的博弈,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必定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此消彼长,没有双赢之说。特别越是往上爬的时候,越是会侵犯到其他人的利益。不是说你想不树敌,就能不树敌的。
白起的崛起,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丞相范雎的利益。另外一点,就是功高震主,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影响秦王的利益。
我们在上一篇时候说到,白起将要进攻邯郸的时候,苏代携重金说服了范雎,再通过范雎说服秦王,让白起收兵。为什么苏代的说服能起作用,除了苏代的说服技术高超之外,另外一点,白起的崛起,的的确确威胁到了范雎的权力,范雎本来就有背后给白起捅刀子的动机,苏代只是起到了提醒范雎的效果而已。
另外,范雎捅刀子能成,也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若是秦王对白起没有一点戒备心理,估计也不会让他收兵了。
而这些问题,是白起没有意识到的。
我们之前说过,甘茂息壤在彼的故事。解读通鉴5:息壤在彼——用盗雷法赢得领导信任
甘茂就是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朝中的公孙奭等人肯定会在背后给自个捅刀子,所以提前使用了“盗雷法”,化解了这一次的危机。
甘茂是在白起之前的人物,白起要是好好学历史,早早防着范雎在背后给自己搞小动作,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2、 情绪化严重
一般来说,像这种业务上的精英都是目中无人的。因为他们的业务水平太强,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太大,所以有什么事情,都是上司护着他,同僚让着他。在这种似乎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呆久了,他们也就被宠坏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像一个“熊孩子”一样,情绪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范雎进了谗言,秦昭王命令白起退兵之后,白起一直闷闷不乐。这个时候,赵国也是作,看秦国不打他了,一年之后,就联合其他五国,又在搞“合纵”,来对付秦国。秦昭王一怒,决定再次攻打赵国。
这回,秦昭王找到了白起,然而白起声称自己“身患重病”,不能出征。
好吧,这一次就算你是真的病了,那就好好休息吧。秦昭王派王陵出征,结果大败亏输,损兵折将。
这个时候怎么办?白起的“病”应该好了,秦昭王命令白起披挂上阵,然而白起说:“邯郸不容易攻下,长平之战我们秦国损失也很大,况且赵国联合了其他诸侯的力量,如果一旦开战,我们必败无疑。”,以此为理由,拒绝出征。
白起说这番话,其实也是很有问题的。派王陵出征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秦昭王怒了,派官员传达命令,让白起出征,白起拒绝接受。又派范雎代表自己去请白起。这个时候白起已经知道了上次打邯郸,范雎从中作梗的事了。这下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白起又一次说自己“病了”,拒绝出征。
秦昭王没办法,只好派王龁出征,结果也是被打得大败。
这个时候,白起飘了,发了句人生中最不合时宜的牢骚:“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意思就是说“谁叫你不听我的,你看看现在结果怎么样啦!”。
听到了这句话,秦昭王这回勃然大怒,你装病也就罢了,尽然还敢幸灾乐祸。秦昭王立刻逼迫白起出征,白起这个时候还不明白,还在装病,说自己病危,不能出征。
好,你既然病了,就去养病去吧。秦昭王把白起贬为士卒,赶出咸阳。在路途中把他赐死。
白起的死,正是死在闹情绪上。情绪化导致他一而再,再而三抗命不遵。也正是情绪化,让白起发了无谓的牢骚,说了无谓的风凉话,惹得秦王恼怒。在秦昭王决定赶走白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白起说一句好话。想必白起的目中无人,在平时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一个人处于情绪化的时候,是不能好好沟通的,不能好好沟通,那么就只能用暴力沟通了。然而白起的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无法与国家机器相抗衡。结果就是先把他赶出城去,把他孤立,然后再把他赐死。
3、 战略高度不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一定的高度上,战争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牵扯到政治、经济、外交等等军事以外的问题,错综复杂。而白起仅仅看到自己胜算不大,就决定不去。这一点,打乱了秦王的整体布局,当然使得秦王愤怒。
那个时候,秦国的战略方针是“远交近攻”。实施的是分化瓦解和蚕食策略。“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上次赵国已经决定各地赔款,而秦国还没从长平之战造成的国力空虚当中恢复过来。所以说让白起收兵,不单单是苏代的反间计起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看,这本来就可以说是符合国策的明智之举,这样可以让国内休养生息,等以后再慢慢蚕食,慢慢发展。
那为什么这回又要进攻赵国了呢?就是因为赵国联系了其他五国,又在搞“合纵”。不仅在割地方面食言了,还反过来威胁秦国的安全。所以必须得狠狠揍赵国一顿,一方面是对赵国小动作的惩罚,另一方面也是彰显秦国的国力,掩盖国力空虚的事实。
这个时候,重要的不是战争的输赢,而是这场战争如何才能体面收场。
然而在白起的眼中,是看不到这些的。他只觉得秦国打不赢,就拒绝出战,抑或是觉得秦王出尔反尔,上次说要收兵,这回又说要打。因为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白起就充满情绪,又是装病,又是发牢骚。如果说他能明白更高层次的问题,他断然不会这么做。
总而言之,一个人一定要懂政治。大到国家政治,领导人的一句话,很有可能就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商机。小到办公室政治,这个搞清楚,才能不被小人陷害。才能更好地在职场立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