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啊!祈祷者和被祈祷者,都是懦弱的!---《古兰经》
《我的名字叫红》是一个以绘画为背景,描写了当信仰与艺术之间互相不能调和的时候,画师们的选择,从而展开的谋杀故事。因为这本书,查了一些关于伊斯兰文化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伊斯兰文化,由于所信仰的一神论,一个具备完全神性,人性无法形容的真神,所以他们禁止任何人物形象的崇拜。作者帕慕克捉住了这一点,于是用绘画与信仰创造了这个故事。
细密画发源于波斯文化,大多应用在书籍上,只能是王室和贵族才能看到,很少出现在公众场所。最能体现伊斯兰文化美学的清真寺,墙壁上最多出现的图案是几何线条和花草图案,在他们的清真寺内,你不会发现任何画像、雕像。《古兰经》说,拜像“是魔鬼的行为”。真主是“无似像”、“不可知”、“不可见”的, “摹绘真主创造物的人,在世界末日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由于这个原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绘画发展。
书中指出,当时的画师地位很低,并被指控亵渎安拉,因为他们企图把安拉的世界描绘出来,就仿佛宣告了他与安拉一样可以感知这个世界。在网上找了一些细密画的作品,细密画源自波斯文化,他们都绘画技术也很有强烈的中国绘画特色。不难发现他们的绘画与古代中国绘画相似,在人物刻画是不写实的,相对平面和简化的。
书中描述随着欧洲的绘画发展,人们对于立体、透视、素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写实派的绘画冲击下,整个细密画文化受到动摇,苏丹陛下的内心起来变化,于是秘密组织了几个画师,打算用写实的手法把自己的形象隐藏在一本书中,因而引发了一连串谋杀。
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绘画是矛盾的。不能比安拉更了解这个世界,但对于美的追求却是人类的无法抗拒的欲望。对于艺术的追求,是由于欲望的产生吗?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艺术家们驱逐出去。因为他认为艺术的一时的快感,是短暂的快乐,只有理性才是长久的智慧。但作为一个人,听一首歌,看一本书,画一幅画,这也是渺小人类仅存较为珍贵的感性输出。因为艺术,人可以不止一个人的本身,而是它的某种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宏大的伊斯兰文化,一个隐藏在历史中的片段。整本书中表现的技巧、构思、哲学思想非常饱满与成熟。不由得感叹作者本人是一个心智超群的人,他的洞察力与思考的角度之敏锐,帕慕克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在一段采访中,记者问帕慕克写一部这样的作品,做了多少功课准备。他回答到:“我花了六年时间。当然,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读书,观看各种美术作品,但我不觉得那是调查研究,我乐在其中,非常享受。”这就是一个杰出作家应该有的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