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是一个买东西从来不计划的人,而且花钱大手大脚,不仅如此我还有储存物品的习惯。家里的米、面、油、盐、卫生纸……这些物品都是我家常备的,存货永远都有。
第一年发生疫情的时候,我并没有买多少东西,因为我们家的存货,吃上半个月绰绰有余,之所以会养成囤积物品的习惯,不是为了节省钱财,只是因为我懒,去一次超市,我都会买一车的东西。
有一次收拾老公的工具时,无意中发现我们家的盒尺居然有六个,这还是我送出去两个之后剩下的,家里的电工胶布居然各种颜色的也有五六盘,有一些因为时间久了,已经不好用了。就连小小的电笔也有五六支。
收拾书橱时,发现女儿上小学的本子、初中的本子、还有好几摞,我自己的各种大小的新本子装了满满的一箱子,都是我买的。原来在书橱里散放着,从来没有觉得有这么多,这些本子足够我和女儿用上好几年了,从今天开启不买本子的节奏。
家中的东西越积攒越多,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依然是用什么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找不到,那就直接再买一个了。
直到我听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颠破了我的认知。有一位上海的年轻人,他自己选择过极简的生活,家里面除了必需品之外,一件多余的物品都没有,衣服也是仅有的几身,这可跟当下的年轻人的做法不一样。
他们公司开年会的时候,他抽奖抽到了二等奖,奖品是一台微波炉。因为他觉得自己家中有用不着,直接当场送给了女同事。当时女同事也觉得特别震惊,以为他说了一句开玩笑话呢?没想到微波炉真的送给她了。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也很震惊,一台微波炉少说也7、800块钱呀,怎么能说送人就送人了呢?当年自己水平特凹,根本不能理解人家的生活状况。
因为那时我还处在去超市买东西,无论买什么我都会选择有赠品,或者有活动的。我老公好说我:“超市搞活动,你就走不动。”
超市除了正常节假日的活动之外,里面一般有赠品的商品,不是临期,就是有些许残次的,比如说方便面赠送碗,那是因为方便面包里的面饼碎掉了,而且所有商品送的赠品一般质量都不太好。就这样当年我也会选择有赠品的,我们家里的不锈钢小盆有一大摞,各种塑料保鲜盒成堆,各种商品赠送的杯子,带着自己的Logo,也有不少。现在我在超市买东西已经不看重这些赠品了,只买我需要的。
我听了上海那个年轻人的故事之后,专门买了《断舍离》那本书,看了书中不一样的人生状态,我开始反思,慢慢开启了我的断舍离之路。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是舍了一些东西,也送出去了一些东西,但是架不住我买的还是不少啊,所以成效并不太显著。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做了一个不买衣服的决定,虽然后来也买了两件,但是这比我之前好太多了。之前每个季节我都会买衣服,因为自己身材胖,所以只要能穿上,喜欢就买,我并不讲究名牌,虽然衣服很多,但是能拿出手的并不多。我老公衣橱里的衣服,能占我四分之一就不错了。
今年在断舍离上我要继续下功夫,在继续扔或是送的情况下,严防死守管住买的入口,家中必需品用完之后再买新的,争取早日做到家中清清爽爽只剩必需品。
我知道达成我心目中的目标,这个路程还很遥远,但是目标有了,我只管朝着我的目标每天发力就好!只要我不浪费每一天的时间,我期待的目标就会很快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