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江苏地级城市——南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40周年。
40年来,我们南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南通: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空中,有从我们南通起飞的飞机;陆地平原上,有高速、高架,还有火车、轻轨;城市地下,地铁纵横交错;长江上,苏通大桥横空出世,紧接着公铁两用的沪苏通大桥,又竣工投入使用。
所有这些,我们作为南通人,有目共睹,人人皆知!
我的家乡——原通州金乐乡,作为南通的一角,四十年的巨大变化,我有切身的体会。
改革开放之初,我的家乡接壤县城金沙,可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其它乡镇一样,一穷二白。
通往县城的马路,高低不平,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河上的桥梁,有的是一块楼板之宽,刮风下雨,行人胆战心惊;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举目皆是低矮的草房和砖房;出行的人们,大都是11型的两脚车。
党的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奔上了富裕的道路。温饱不成问题,住房开始翻新。县城的楼房多了,十几层的商厦拔地而起!上街骑自行车的人多了,两脚跑的人,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放开了,农村和城市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原来县城的道路尘土飞扬,现在都浇上了柏油,走上去干干净净。县城里十几层、二十几层的高楼,鳞次栉比;农村道路变宽了,铺上了沙子,骑自行车的人少了,摩托车变多了,偶尔还有轿车的身影;农村草房不见了,开始有了楼房,走南闯北的人越来越多了。南通铁军、南通家纺,开始崭露头角。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的乡村城镇飞速发展,到处是生机勃勃、一派繁荣的景象。农村里不要说草房,连砖瓦房也变得稀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造型别致的二层、三屋、甚至四层的漂亮小洋楼。道路更高级了,村村都是水泥路,家家几乎都有小轿车,夜班回来有路灯。肥沃的田野整齐划一,碧波荡漾的河水清澈见底。广场舞不再是城市的标配。
我们的县城,变成了不夜城,灯火璀璨,车水马龙。二三十层的高楼,不再稀罕,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五十几层的维景大酒店,高高矗立,独占鳌头,成为通州地标性的建筑。
休闲公园,丰富多彩,越建越美;大大小小的健身场所,覆盖了整个通州城,人们乐此不疲。
县城金沙,原来东西一条街,长不过三五里,南北不过几百米,和现在的任何一个乡镇都没法比;那时的最好楼房,还不及现在一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这样气派、亮丽!
如今的金沙,道路四通八达,楼房拔地而起,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逛上几天都逛不完。
是啊,家乡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得以大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一个充满变化和希望的地方。它或许不是最繁华的都市,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温度。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承载了我们的梦想。
江海潮涌、交通便捷的金沙,只是我们南通的一个缩影,它还不算是最好的。
展望”强富美高”新南通的美好前景,我们有信心,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南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定会再创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