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这一子系统来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这一原则来说,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应该是由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来完成。教师只能起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受众,可以肯定地说,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都不会很好。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追求真正的师生互动,这个互动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及听说读写这四种主要的语文素养交流上。为什么要强调“真正的师生互动”呢?因为在许多课堂中,常出现“假互动”。比如教师的口头禅“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效问答。学生只有二选一的答案,表面上看是形成了师生互动,但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在教学大赛中,这种无效问答出现三次以上就要实行倒扣分数制。这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需要注意的,不要一开始形成了不良习惯而受害终生。
追求真正的师生互动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然后再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语言、书面、肢体)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在这其中起到一个“适时点拨”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和升华,同时也能纠正学生思维的缺陷或者是方向性的错误。在这里,有些老师往往担心时间紧,完成不了自己预设的课堂教学任务,往往形成一个极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自己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还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就直接追问学生问题的答案。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当然也不会有令老师满意的答案,于是乎,老师很急躁,轻则哗啦哗啦把答案全倒给学生,重则自己生闷气,抑或把学生臭骂一顿,说学生太笨。其实问题在教师自己身上。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造成的。其实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表现会令你吃惊,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超出教师课堂预设之外的动态生成。学生也能教会老师许多,真心达到教学相长,师生都能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