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烂白话
第五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五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贝龙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8:00 被阅读38次

今天,郭建宁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讲座。介绍了马克思传入中国的途径,包括:

日本渠道——时间早,影响大;

欧洲渠道——团队性,务实性;

苏联渠道——正统性,和持续性。

在那个年代,中国对于整个世界的了解,对马克思的了解都是间接的,线性的;但依然合理地运用到了新中国建设中,这是实为不利的。

其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李大钊陈独秀的早期传播,翟秋白的全面传播,李达对其的系统化与毛泽东的全面化。

其逻辑是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文化逻辑的统一。在哲学层面上,以实践论与矛盾论实现与古代哲学的统一,在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在具体操作上提出了军事辩论法,统一战线的辩证法,党的建设的辩证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辩证法等。

从《论十大关系》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以建设美好社会和解决不平衡”为核心。

由此,我想到:中国化的路上,有挫折,有错误;但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事实证明,中国确实以极快的速度崛起了。

我们现在已经是军事,经济强国。只要我们的思想,文化上起来,把改革开发的遗留问题解决,那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强大而又美好的国家。

而思想文化上的进步,对上,需要领导掌握宣传方法;对下,需要民众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双方结合互动,人人懂社会主义价值观,那么中国的未来就会是幸福的未来。

如老师在最后所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的社会进步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

2017年10月1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kp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