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欧阳修(宋)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
迟迟:舒缓的样子。暖日迟迟:指春天天气渐暖,白天渐长。
袅袅(niǎo):纤长柔弱。
将:带领。
红粉:女性化妆用的脂粉,此代指美女。
争:争胜。
九门:指都城的城门,古制,天子所居之所有九门。此处用九门代指京城。
扰扰:纷乱的样子。
长安道:此处代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街道。
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用红色涂墙,故称丹禁。
衢(qú)鼓:即街上的更鼓,唐宋时悬于街头,每天有人按时击鼓报时,以戒出入,防盗贼。
“长安”句:白居易《长安道》:“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赏析:
此词约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十一月至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三月,时词人在朝任参知政事。
上片: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阳光渐渐变暖,花儿绽放了,人们将美丽的姑娘与花相比。“迟迟”与“袅袅"叠音词的运用,将阳光渐渐变暖的动态及花儿慢慢绽放的美好,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增强了词的音韵感,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更具有感染力。初春时节,阳光正暖,姑娘的美丽与花儿争艳。词人在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争”字赋予了花无限生机,反衬出花的美丽,人似花,花似人,人正青春,花初放。
“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第三句紧承第二句,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花儿只是不能说话,然相顾一笑,人花两知,且将金壶倒酒,开怀畅饮,花开当时,人正年少。“倒”字将春游畅饮的欢快尽数托出,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人生感慨,时光易逝,青春易逝,当珍惜光阴,不负年华。
下片: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词人笔锋一转,词的下片较沉重,京城里车水马龙,行人不要羡慕京城的繁华。“扰扰”叠音词的运用,突出了京城车马的喧嚣,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后一句用典白居易《长安道》诗意,用近似口语化的语言平和地劝告行人“莫羡长安”。
“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词人紧接着写“莫羡”的原因,词人所听是禁城的钟鼓声,漏壶的滴漏声,由昏到晓,紧迫感尽在这一“催”字,催白了黑发,催老了年华,宦海浮沉,词人久居名利中心,更是深刻体会到在京城的不易及无可奈何,不由得发出深沉的感慨“长安城里人先老”。
此词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读来琅琅上口,词意浅显易懂,吸取了民间歌谣的精华,极富生活气息。词人通过上下片景物的强烈反差,用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对美好春天自由生活的向往。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