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六章,谈及了当今的多元化课堂、经济和社会阶层的差异、教学中的民族和种族问题,教学中的性别问题以及多元化教育。
如今的世界已然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因为因特网的推广和普及,全球的人都参与了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多元化,世界化趋势。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他的经济生活在文化多元化的框架下融为一体。
中国的多元文化融入到了世界文化中,但是也受到了西方文化为主的世界其他文化的冲击。比如说当下不仅是年轻人,一些中年人,甚至于老年人都接受并喜欢过洋节,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多。诸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母亲节,在中国大行其道,表面上看是一种人性的共鸣,是人们追求爱情、亲情的表现,是对社会公德私德的倡导,但从实质来看,却是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追捧和认同,令人堪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人并不热衷于过我们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是因为这些节日在中国本就不受追捧么?所以重视开展我们的节日。节日是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他承载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等诸多内容。
如今年轻的一代,普遍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缺乏热情,缺乏自信,对西方文化倒是有很强的亲近感,这绝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我们在面临着民族文化的流失,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匪夷所思的是我们的端午节被韩国人申遗成功,泡菜也成为他们的文化遗产。
真的是值得我们去深思。
再来说说多元化教育。多元文化和多元化教育是两个概念。多元文化教育是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教育公平。james banks 认为应该包含五个维度。包括内容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何受到信念的影响,减少偏见,在学校创设一种促进所有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结构,以及应用使所有学生受益的方法。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由我们来做主;但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由我们来做主。多元化教育不由我们来主导,但却由我们来实施。弘扬我们的传统,这是我们立足之本,竞争之源。重视多元文化教育,理解学生的文化,开展适合的教学,是我们的立足之本,竞争之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