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江油市彰明中学校址,是前清彰明县青莲书院所在地,校内现存民国“董长安纪念碑暨彰明县县政革新碑”六面碑亭一座。此碑是民国江油历史之实证,弥足珍贵。
一、碑况
碑体砂石质地,外形质朴,高约5.0米,由碑顶、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身为规则六棱柱体,两端分别嵌入顶部及碑座,咬合紧密,庄严稳固。
碑顶估测高约1.5米,顶端有宝葫芦状刹顶,其下以六角飞檐为盖,掩覆碑身;碑盖之下有一六棱嵌套,连接碑盖及碑身,嵌套因水浸而呈污黑色,六面均有纹饰,仅一面可辨识为双凤,其余几面多不易辨识。
碑座简朴,台体,形如六面井沿,边长0.7米,地面以上高约0.3米,因碑体周围地面环以水泥地坪,难以确定碑座原高尺寸。
碑身净高约3.2米,边长0.4米,六面镌刻文字,下端及局部轻微残缺。
二、碑文
含“董长安纪念碑”与“彰明县县政革新纪念碑”两部分碑文,除个别文字或剥落缺损,或自然磨蚀,大部可识读,内容如下:
1、“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一路司令/兼川西北屯殖副司令 董公長安紀念碑”
隶书,“国民”至“司令”24字,字宽9厘米、高8厘米,两列;“董公長安紀念碑”7字,字方约15厘米,单列,双钩摹刻。
2、“縣西鄙之紫柏山,素稱匪藪,為龍綿之大患,而吾彰受害尤烈。自民十四,董公長安衛戍斯土,親率勁旅,一鼓蕩平,俾十年積寇,殲滅無遺,□人民(得)慶安居,皆公賜也。
縣長為親民之官,關係甚大;教育為國家根本,人選尤重。自公委許公孟愚來長是邦,不一年,□□□□□,□廢俱舉,勤能廉潔,循聲卓著。委楊善卿為教育局長,規劃學制,努力育才,贖回禪林寺產,增裕學款,選賢任能,其澤尤深。縣人□□□□□□從,爰作俚詞,以當謳歌。詞曰:香水之岸,西屏之岡,紫柏二山,匪勢披猖。憑險負固,恣意跳梁,軍民交困,滿目悽愴。惟□□□,□□□□,□□□滅,大舉清鄉。民歸故土,從事墾荒,安居樂業,受賜無疆。複選賢能,治理我邦,人格感化,風俗□良。事事躬親,朝夕不遑,□□□□,□□□□。□□□□,愛留甘棠,千秋勒石,永感不忘。 彰明縣闔邑士紳恭頌”
全文隶书,字宽4.5厘米,高4厘米,5列,每列50字。
3、“彰明縣縣政革新紀念碑”
10字,字宽15厘米,高22厘米,篆书。
4~6、“夫馬遷記史,傳列循良。羊叔刊碑,民懷仁愛。果善政之足錄,自豐碣而遠揚。惟我許公孟愚,來權斯土,勵精圖治,政簡□(通),(百)廢俱興,萬端備舉。建設既巋然可觀,教育亦秩然有序。添籌學款,為國家造有用之人材;傳習教師,在暑期寓無窮之啟迪。貸(費)加增,培寒畯也;私塾改良,促文化也。至若司法去舊時之流弊,團務臻此日之光明。罰全歸公,概未染指。聽訟在我,總期原情。仲由氏獄折片言,案無留牘;卜子夏仕優則學,室有藏書。創詩社以聯吟,文章自堪華國;設會課以講藝,學(道)亦能(愛)人。大法小□,心清似水;興利除害,口眾成碑。紳民等既沐鴻恩,藉舒蟻悃。有美必彰,非阿所好。勒諸金石,用代旂常。彰明縣教育會幹事周九皋、蔡文安(以下列名較多,從略)……等恭頌 邑人王百壽書 中華民國二十年十二月”
全文隶书,版面及字大小与“董长安纪念碑”正文同,因列名较多,占碑体三面。
三、碑释
据碑文所载,董长安系彰明驻军长官,许孟愚是董长安任命的县长,二人清剿匪患、推行新政,惠及地方,士绅公议为二人立碑纪念。
1、时代背景
此碑立于民国20年(1931),彼时彰明为县,至解放后始并入江油。回溯民国早期的四川基层政权,经历了政权更替时的“换汤不换药”,军阀防区时代的“长官政治”,至民国16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民国18年,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县组织法》,确定了各地县政基本格局,碑名所谓“县政革新”,即指此。
2、当事人
董长安(1891~1954),本名董宋珩,长安其字。董宋珩生父姓宋,随母改嫁从继父姓董,以不忘根本,遂名宋珩。董宋珩出身保定军官学校,后入川军,由排长累升至中将副司令。民国14年,驻防江彰,1937年9月,出川抗日。解放前夕,董宋珩毅然起义,在历史的重要关头,选择了人民。
许孟愚,即许进,孟愚其字。据《江油县志》,民国期间许姓彰明县长,仅许进一人,任期自民国19年至21年。一县长官,清代称县令,民国改元称县知事,民国19年始称县长,碑文称“许公孟愚来长是邦”,则许进应为第一任“彰明县长”,碑志相合。
3、治绩
民初江彰两县匪患严重,军阀统治更迭频繁,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民众水深火热。
因军阀争夺地盘,驻防江、彰两县的军队多次变更,县知事亦变动频繁。民国5年至14年间,彰明县知事21任,平均任期半年。如此情形之下,地方秩序可想而知。至民国十四年,川军21师董宋珩团进驻江彰,剿匪安民,施行新政,两县社会秩序逐步趋于稳定。
许进及前任蓝田璧共任8年,改变了此前的乱局,许就任于基层县政革新伊始,在新政推行方面,尤为得力。据“彰明县县政革新碑”记载,许进以教育、司法两个方面为重点,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使地方风气焕然一新。教育方面,许进通过添筹经费,改善了教师待遇,使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受教育,从而有力推动了地方教育由旧式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转变。司法方面,许进以高效及廉洁,革除旧司法制度种种弊病,罚没款严格使用于公共事业。教育以潜移默化培养文化氛围,司法以匡范行为改良社会风气,许进的治绩,与众多前任形成鲜明对照,深得彰明士绅的赞许。
四、尾声
值得一提的是,许进作为彰明第一任县长,是否如碑文所言,由董宋珩任命?笔者认为,此说不符合事实,大致是士绅们一种主观臆说。
民国18年颁行的国民政府《县组织法》明确规定,县长由民选产生,但前提条件是筹办自治之县,已经达到《建国大纲》第八条所规定之程度,当时的彰明显然不具备民选县长的条件。即便不能民选,军阀防区时代的县长,也不是由所在地驻军首长直接任命,而是由所属部队军部任命。许进就任之时,恰值县政革新,比较可能的情况,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被任命为彰明县长,具体如何,仍需进一步考证。但不论如何,董宋珩以其开明、许以其勤能,成就了江油历史上别开生面的一页,二人正逢革故鼎新,碑文溢美于其个人,亦颇见旧时代之流俗。今人观之,正不可以寻常“功德碑”等闲视之。
(图/李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