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听到远处依稀有音乐声传来,是学生们跑操《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声。这古老的,熟悉的曲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很多歌曲,其中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里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他,对敌人毫不留情……”
——我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一个在此前的人生中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忽然浮上心头。不对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敌人就像是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歌词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穆斯林的人生观不一样,有出入啊。
让人们做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个原则,有没有违反人类的本性?在如今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还有吗?脑子里一系列的想法接二两三的冒出来。
我同时思考着相关的圣训,想着穆圣(愿主福安之)对我们的教导。
艾布·胡莱勒的传述:有个人在斋月开了斋,使者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命令他纳罚金,即释放一名奴隶,或斋戒连续两月,或施舍六十位贫民一日的口粮,那个人说:“我没有这些能力。”就在这时,有人给使者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送来一筐椰枣,使者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说:“你拿去做施舍吧。”那个人说:“使者啊!没有比我更穷的人!”使者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笑了,说:“你拿去食用吧!”
在这则圣训中,这个人可一点都不先人后己,他很直率,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但是这是基于真实的人性。穆圣并没有否定这种做法,而是认可了人应该先照顾好自己的做法。
艾布·胡莱勒的传述:使者说:“富裕的时候给出的施济最好。首先给予自己供养的人。”——《布哈里》
这几则经训告诉我们,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个人交还个人身心的义务,对家人的义务,先不要拖累别人,然后,才能谈得上爱护,帮助更多人。
小时候的那种损己利人的雷锋精神是病态的,基于很低的自我价值感。比如明明自己不会游泳却下水救人,想当英雄帮助人,却反而增加了营救困难。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班级里的学雷锋小组经常跑到孤寡老人家里去打扫卫生,一群小学生助人心切,但是实际上给老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反而弄得家里一团糟。后来老人坚决不让我们进他房间做好事了。
就像那个笑话,一位颤颤巍巍的老爷爷在路边哭了,人家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不敢过马路,因为他刚过去就被做好事不留名的“红领巾”给扶过来了,一下午在这马路来来回回好多趟了,就是回不了家。
红领巾的自我价值感在帮助别人中实现了,回家可以挥洒自如写道“今天又扶老爷爷过马路了,好开心……”之类的日记,他会觉得帮助人真快乐。但这其实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烦恼上的。
话说远了。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可是,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未经审视的思想正在活跃。很多当时风靡一时,被奉为圭臬的金科玉律也许在不久之后变成了弥天大谎。
比如,从小我们被教育的“对敌人毫不留情,犹如秋风扫落叶”,真的就该这么冷酷,将对手置于死地吗?
‘善恶是不一致的,你们当以最优美的言行去对待最恶劣的品行,那么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的亲密如友’( 古兰经41:43)
穆圣(愿主福安之)教导我们不该像敌人一样色厉内荏,而是该以更加优美的言行去教育影响我们的敌人,而不是摧毁和打压。当然,凡事都该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的。
我停下手中的事情,思考着在我的头脑里有多少这样的唯物主义思想,有多少人云亦云,有多少跟风和模仿,其实完全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审视。我自诩为穆斯林,说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但是生病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药,喝水,打针,看医生,我相信医生和生活小常识超过了信任和托靠我的主宰。
在我们的心灵里有多少谬误和盲目!苏格拉底先生告诫我们,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这是很温和劝告,事实上我觉得,未经审视的人生我们正在过着,而这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情。
衣食住行,社会生活,充斥其中的谎言车载斗量,也许没事你可以翻翻果壳网“谣言粉碎机”,这些都无所谓了。但,凡是关乎我们的信仰,好朋友,该警惕进入我们心灵中的任何一种思想,警惕恶魔抢夺我们纯洁的信仰,警惕不知不觉与不信道者为伍,警惕细微的偏斜和污秽。
因为,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说:“……每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