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不管是在面对孩子生活或是学习上,我们都喜欢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对孩子的感受进行自己的评判。
其实我们作为家长可以自己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一位朋友,你对孩子说的话,可以面对你的朋友说吗,我相信很多情况下回答是否定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孩子常常对我说:“妈妈 我要吃糖”。作为母亲的我通常会一脸严肃的告诉他,糖吃多了会蛀牙的,家里没有糖,吃了零食又不吃饭,以后我再也不给你买零食了。
如果是你的一位朋友告诉你说我想吃一颗糖,你会用对孩子的语气对他讲吗?你可能会关切的问他,你想吃什么糖啊?
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在跟孩子对话时,作为家长很容易居高临下的用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评判孩子的言行。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和别人交流的当中,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会去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但是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却时常时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大人不能及时的去面对孩子的情绪和需要,孩子会在这样的回应当中慢慢的变得不再喜欢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到青春期的以后,会更不愿意和家长分享真实的自己。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仅需要看到孩子的,回应孩子的感受,我们更需要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
那如何理解孩子的感受呢,我自己在实践中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每一个家长都是从孩子过来的,虽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一样,但是每个人渴望得到理解的心理是一样的。
比如我的大女儿已经六岁了,她不喜欢一个人做事情,除了看一些电视让她自己有点小害怕之外,可能因为小女生可能都有一些胆怯的心理,于是她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叫人陪同。作为大人的有些时候会觉得烦,但是我会想到自己小时候我也是一个胆子比较小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很想和妈妈睡觉,但是父母不同意,所以我就自己一个人睡,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晚上自己害怕睡不着的情景。
于是我会从内心去理解女儿这样子的感受,并且通过很多方式逐渐的让她自己独立,而不会武断的让她去独自面对自己这种情绪。比如和她一起玩玩具,我会借故离开一些时间让她自己玩,让她慢慢习惯自己独处,但是这个过程让它变得更自然一些。而孩子也不会因为说妈妈不愿意陪我而感觉很失落。
我家儿子四岁多,平时有非常多的问题不停地问我,就像小一个小小的10万个为什么。作为家长有时候疲倦了会有不耐烦,但是呢,我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到他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对于事物的探索期,什么都感觉非常的新奇,想去了解,作为家长,我会更心平气和的去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在与此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学习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感受,如果我很累,我会直接告诉宝贝,妈妈需要休息,希望宝贝能够理解,如果你平常理解他,同样的孩子会在与你相处的过程当中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但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的思维,让他们理解家长的感受,需要我们耐心的解说。
当我们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发怒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站在我们对面的不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处理?如果他是朋友呢,如果他是别人家的孩子呢?看似好笑,你停顿三秒钟想想,可能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
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孩子也好,成人也罢。我们都喜欢开心做事儿。通过看到彼此的感受,说出彼此的感受,表示理解,如果需要再给予下一步建议。让大家在彼此理解的和谐氛围中滋养自己的身心,能量才会有效而快速流转,让愉快的频率环绕在彼此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