𩩍

作者: 毋成囝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17:38 被阅读77次
    𩩍

    閩南語中有背部有關的多有說到𩩍[phiann],所見方言辭典中都記肋骨之意。如“𩩍條骨”、𩩍枝骨”都指肋骨;我處所說“𩩍條骨、𩩍條肉”我所瞭解應只算背部的肋骨部份、背部肋骨之外的肉,前胸肋骨外部的肉口語有稱“前胛肉”。 所以感覺是否我處詞意相較變窄了?

    《廈英大辭典》截屏

    《廈英》截屏中有收記到“尻脊𩩍”(背部)、“𩩍條”(肋骨部份)……“拖𩩍”。我所理解的“拖𩩍”拖著傷殘、傷痛的身軀行走,行走中軀體有變形、歪斜的一種狀態。

    《康熙字典》截屏 《康熙字典》截屏

    方言辭典有記“𩩍”,也有記“骿”的;本為肋骨之意,我是認同記為“𩩍”。“𩩍”傍丁切(或 滂丁切),肋骨,音意上沒有問題。而“骿”的部田切、蒲眠切是陽平調,聲調上不同,再意為肋骨連合在一起,是否有畸形的感覺?但“𩩍”字輸入上是一個問題。

    𩩍

    ※尻脊~(背脊部、背部) 

    ※~條肉(背部排骨以外的肉。) 

    ※反~(因吃太飽、傷病等原因,胸腹部朝上,背部朝下的狀態。) 

    ※隻狗tiam7來偷咬雞,予我揭鋤頭kong3蜀下拖~。(那隻狗老來倫咬雞,被我拿鋤頭打得行走軀體變形,拖著傷殘之軀貌。) 

    ***藍色字為音頻鏈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nayftx.html